〈彩繪人生〉廖末喜 舞動台南天空下

2021年,廖末喜自台南市長黃偉哲手中接下台南文化獎。
2021年,廖末喜自台南市長黃偉哲手中接下台南文化獎。

文/記者楊淑芬 圖/廖末喜提供

2021年台南市政府頒給廖末喜老師最高榮譽的「台南市文化獎」,高齡78歲的廖末喜一貫挺直背脊,一樣優雅無畏,她接下文化獎盃,說這是她此生最大的榮耀。她一生最愛就是舞蹈,不能一天沒有舞蹈,此生要「跳到不能跳、舞到不能舞」為止,她是身體力行表演藝術傳承與創新的實踐家,感謝文化獎這份肯定,給她繼續前進動力。

少女早慧喜愛歌唱跳舞

廖末喜像仙女一般的跳舞。
廖末喜像仙女一般的跳舞。

1944年生的廖末喜,出生於中國大陸熱河省,爸爸廖興漢是雲林人,媽媽邱淑雲是台南人,兩人在日本同志社大學念書時相戀,結婚後到大陸東北工作。廖興漢高聎帥氣,立體的五官,人稱是雲林的葛雷哥來畢克,是運動健將,跑步跳水足球樣樣都行。媽媽堅強獨立,是著名的助產士,曾經接生過無數名人。廖末喜既繼承父親的容貌身材和運動天分,也遺傳母親活潑堅強性格。

上天的眷顧,廖末喜從小就美麗非凡,愛唱歌跳舞,是眾人捧在手心上的仙女。小時候她從未學過舞蹈,但是自然會舞動,她記得和媽媽去看歌舞電影,電影上舞動著,台下的她一雙小腿也忙碌跟著節奏踩動。回到家她就可以把電影上的舞蹈,重新跳一次,看著眾人臉上驚喜與讚許,沉浸舞蹈的快樂有增無減。

13歲自編自舞登上舞台

13歲那年,廖末喜就登上大舞台,她自編自舞的「夏天裡過海洋」,帶著7名同是光華女中的同學,穿著白紗一起舞動,她們帶著微笑,在輕快的樂音中,拎著裙擺旋轉,歡快飛舞著,就像天使一般。

光華女中創校30週年,15歲的廖末喜為運動會編大會舞,也為同學編舞,編了一齣舞劇「賣花女與小鳥」,16名同學一起演出,是她人生中第一齣舞劇。學校一名老師非常驚訝於廖末喜的天分,送了她一雙舞鞋,鼓勵她學舞。媽媽帶著她短暫在李芬芬老師舞蹈教室學習,那時她編了「少女的祈禱」一舞跳給老師看,李芬芬很驚訝,還以為她去別的地方學舞,後來知道全部出自廖末喜的靈感,非常感動。

高中時,李福登老師到光華女中擔任訓育組長,他發現廖末喜的才華,給予許多任務,曾經參加在台南師院的歌唱比賽,廖末喜以〈紅豆詞〉、〈天倫歌〉兩首歌,得了雙料冠軍;也每每代表學校參加即席演講、朗誦比賽,她善於投射情感,飽滿的情緒感染許多人,也每每拿下大獎。李福登還訓練她策劃學校晚會節目,在母親節、聖誕節時推出特別節目,由她自由編排演出;後來李福登到台南家專擔任校長,還提拔廖末喜到舞蹈科任教,並鼓勵她申請專業教師,他是廖末喜終身最重要的貴人。

培育夢想的怡君舞蹈社

23歲廖末喜開設怡君舞蹈研究社,那時她已結婚,先生張明仁如父如夫的呵護她,但是家中傳統,不允許婚後女性外出工作,廖末喜以自己的天賦,在家中2樓開始教舞生涯;她自己印了穿硬鞋的芭蕾舞姿傳單,挨家挨戶發放宣傳,第一天上課來了8個小女生,穿著緊身舞衣,扶著杷杆,從芭蕾舞的5個位置開始學起。

2017年「時間之河」演出後大合照。
2017年「時間之河」演出後大合照。

從這一天起,展開廖末喜叱吒舞壇半個世紀的風雲生涯,她編了400多首舞蹈,跳遍了台灣大大小小舞台,並寫下為台灣培育無數舞者的傳奇。在舞蹈教室中,小女孩帶著美麗的夢想,成長到大女孩,為人師為人母;50多年過去了,怡君舞蹈研究社整修再翻修,至今改為廖末喜舞蹈教室,每天還是有無數的小女孩走進教室,在人生舞蹈道路上繼續奔跑著;看著小舞者蛻變成長,從生澀到流暢,從害羞到自信,更多的人在舞台上發光發亮,從台灣到世界各國,都有她的學生。

廖末喜是天生舞者,會跳舞是天賦,但是跳好跳得久,需要多大的堅持、毅力和熱情。廖末喜曾經跟隨蔡瑞月老師、李芬芬老師學舞,也曾與早年陸光劇校老師穆成桐學武功,台灣第一武生朱陸豪就是師承穆成桐,在朱陸豪的回憶中一生感念恩師紮實的功夫教導,老師常是藤條棍棒,非常專制嚴格,才得以造就第一武生,但是廖末喜說穆成桐到怡君舞蹈社時,對小舞者們卻是笑臉並且溫柔以待。

赴美遊學肢體語言交流

後來廖末喜更不斷到美國遊學,曾經在瑪莎葛蘭姆舞團、洛杉磯芭蕾舞團、艾文艾利舞團,重新享受當學生的快樂;她形容自己仔細觀察優秀舞者使力的方式,也觀察教師教舞技巧;瑪莎葛蘭姆自成一系的現代舞技巧,影響全世界,以收縮和放鬆,用脊椎為中軸線的技巧,她很早就掌握這個技巧,並有好幾個舞碼都頗具「葛蘭姆風」。

她最津津樂道還是在艾文艾利舞團學舞,當時她特別鍾情搖滾和爵士,而融合多種風格,充滿爆發力的艾文艾利風格,讓廖老師大開眼界;有趣的是初來乍到的她,人生地不熟,但是肢體語言相通,身體不會說謊,她的舞動、風采、眼神,一進到舞蹈教室不久,一眼就被舞蹈老師挑上,把她拎到教室最前面,跳舞給眾人看。

不僅到舞蹈教室學舞,她即使到公園散步,看見老先生在樹下打拳虎虎生風,她也可以從中悟到許多古典舞步。

廖末喜舞蹈劇場獲好評

1990年她成立「廖末喜舞蹈劇場」,最早從中國古代文學汲取養分,從京劇的舞台身段獲取靈感,以劇場形式創作,李慧娘、鍾馗嫁妹、竇娥冤、敦煌夢幻……是最代表的舞碼;至今仍有劇場工作者或舞評會討論當年李慧娘舞台的迷茫氛圍,陰陽相隔的劇場呈現方式;鍾馗的靈巧逗趣,小鬼的臉譜等,也都值得探討,這些舞劇都深植人心。

1997年她開始關注台灣的環境和腳下的土地,並且開啟綠之舞系列,令她最感驕傲的作品有土之香、河之流、運河的美麗與哀愁、漁孃與鷺鷥、舞出安平……等,其中安平運河的川流,鷺鷥鳥的覓食跳動,傳神唯妙唯肖,一直令舞蹈界津津樂道。

廖末喜老師和女兒大提琴家張馨心同台演出。
廖末喜老師和女兒大提琴家張馨心同台演出。

舞詩…向台灣詩人致敬

2002年起長達10多年廖末喜以詩歌入舞,創作「舞詩」系列,從首場「台灣詩歌的舞蹈漫步」起,用舞蹈向本土詩人致敬,將台灣詩化成舞影搬上舞台;從已故的許丙丁、賴和、杜潘芳格、林梵,到林亨泰、利玉芳、路寒袖、向陽、羊子喬、曾貴海、蔡秀菊……,讓舞蹈與詩的韻律和節奏結合,早年舞詩系列演出,她都親自上台朗誦,也邀請詩人上台,詩與舞的碰撞,格外動人心魂;10多年來也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溫馴的背影、四月望雨、夢咧震動、菅芒花開……等,她也希望透過舞蹈,讓更多人了解台灣詩人。

舞蹈這一條漫漫長路,早年她以舞蹈為台灣做文化外交,2000年到2005年,每一年都到美國演出,從紐約林肯中心到堪薩斯州到舊金山,從美東到美中再到美西,在台美人傳統週、國際藝術節都跳遍了,把台灣最在地的舞蹈之美跳出去;她記得當「四季紅」的音樂響起,許多人的眼眶都紅了,當小舞者穿著客家藍衫跳出來,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從台灣到世界,台下的掌聲永遠會穿透她的靈魂。

獨舞愛之祭 告別舞台

廖末喜最後一次登上舞台,跳出自編的「愛之祭」。
廖末喜最後一次登上舞台,跳出自編的「愛之祭」。

2015年廖末喜年過70歲,再度站上舞台表演「鳳凰花開」,那年舞台上也邀請金曲歌王謝銘祐現場演唱,她扮演一朵南國堅韌的鳳凰花,不畏汗水不畏辛勞,向陽堅強,並且努力傳承,這朵火紅永不墜落的花朵,就如同她一生最執著的舞蹈,永不放棄的終身志業。

2017年廖末喜告別舞台,封箱之作「時間之河」,她也再度獨舞「愛之祭」,這支舞是從早年蔡瑞月老師為她量身編創的「舞祭」而來;這支舞是她對最愛的舞蹈,作為歲月的禮讚,獻給自己和懷抱夢想的舞者們,期待舞蹈這把熱情的火炬會永遠傳承下去。

含飴弄孫怡情養性繪畫

廖末喜的獨生愛女,大提琴家張馨心長居香港,廖末喜常往返台灣香港之間,和愛女孫子享受天倫之樂,這3年來疫情關係,兩方都深居簡出,只能透過視訊解了親情掛念。

所幸廖末喜的學生遍布全台,常有學生串門子找老師,廖末喜舞蹈教室每天下午仍有川流不息的學生走動,她的日常一點都不寂寞;平日蒔花種草,把庭園整理得生意盎然,有客來訪她就摘兩片薄荷草,泡一壼好茶,花園邊吹風聊天。

廖末喜老師和學生都亦母亦師,師生情長。
廖末喜老師和學生都亦母亦師,師生情長。

最近她還愛上繪畫,跟著畫家鄭宏章學畫,重做學生,老師和學生都很隨性,每周老師給一個功課,廖末喜帶回家畫,只用鉛筆畫,她的空間結構感很好,下筆也毫不猶豫,每天花一點時間在速寫簿塗塗畫畫,到了交作業的時間,老師也不太更改她的畫,只在光影變化上略有著墨,再派下週功課,數個月下來,也累積厚厚一本畫簿;從舞台上退下來,無時無刻,她的生活仍和藝術連結,永遠與美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