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人生〉蔡漁移居台東 打造文化村

藝術家蔡漁筆耕不輟,每日以毛筆書寫日記,希望推展漢字美學文字畫。(記者林雪娟攝)
藝術家蔡漁筆耕不輟,每日以毛筆書寫日記,希望推展漢字美學文字畫。(記者林雪娟攝)

才女蔡漁前半生在台南耕耘,下半輩子則選擇落腳台東池上,原因除了池上好山好水、人親土也親,蔡漁並購置兩塊土地,除打算成立工作室,閒雲野鶴、潛心創作,也計劃成立蔡漁藝術館和藝文空間,展示自己多年來的創作成果。

蔡漁受教書法名家朱玖瑩,畫作技藝精湛,被評為畫梅聖手,在世界各國舉辦展覽,其實除了梅花,蔡漁也熱愛竹子,因為她認為竹之節如父親、梅之堅如母親,對竹子,她有特殊孺慕之情,也因而收藏許多竹雕作品,除編織精美,甚至還有創意時尚包,巧奪天工,讓人驚嘆!

蔡漁的夢想,是興建一座文化村,讓藝術家進駐創作,會有這樣的構想,乃因當年在如今的客家會館閒置時,曾進駐潛心創作,如今這樣的夢想,有機會在台東實現。蔡漁說,台南土地寸土寸金,她四年前受邀至池上教書畫和講學,發現花東人因離不開,雖愛鄉土卻也缺乏國際觀,感謝鄉長張堯城提供鄉長宿舍供其入住,讓她有機會更深入認識池上這塊土地,她也彩繪〈池上稻米在跳舞〉地景藝術和十二生肖的藝術牆,獲得各方肯定。

蔡漁在群馨慈善基金會義務教導,她認為教育是百年大計,在地缺乏資源下,她的教學著重創意,希望讓傳統元素注入新生命,而除學童,更開設婦女班、親子班,希望經過練習,發展在地獨有的文創商品;蔡漁說,台東隨手都可撿拾素材,如石頭、木材、稻作等,共同敬天愛地。

和台東相遇、相愛,蔡漁在池上購買兩塊地,一塊希望歸園田居,自耕自食,潛心創作,閒暇眺山望天,怡然自得,另一塊土地則希望成立藝術館及藝文空間,協助在地推展藝文、發展藝文。

蔡漁在台南的鳳凰文物中心,滿室古玩、文物,穿梭其中,讓人猶如走入時光隧道,探訪古歷史文化,她希望有機會能成立相關文物,策劃主題展,推展她心心念念的漢字美學文字畫,甚至形成產業鏈,讓東方美學成為世紀顯學。

(記者林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