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人生〉陳原啟 浪子回頭行善

文圖/記者陳俊文

浪子回頭金不換的陳原啟辦理捐米活動時,親自為弱勢民眾扛米。
浪子回頭金不換的陳原啟辦理捐米活動時,親自為弱勢民眾扛米。

他曾是街頭混混、拉幫結派,全身刺龍刺鳳,穿短褲打羽毛球,同隊的人還以為他穿了迷彩裝。一生篤信神明,也是開漳聖王、自家陳府元帥的代言人。小時候有一餐沒有一餐的日子,含辛茹苦拉拔他長大的母親告誡他,將來有能力,一定要幫窮苦人家有一頓溫飽。國際養心聯誼茶會創會會長陳原啟單純的想法,獲得同道熱烈支持,10年來已捐米10萬公斤賑濟窮人,若非疫情阻撓,他還想把善心「外銷」到國外。

 

養心聯誼茶會捐米為樂

養心在公益、真情照萬民,是10年來捐米行善的主軸。
養心在公益、真情照萬民,是10年來捐米行善的主軸。

46歲的陳原啟說到關於國際養心茶會公益團體創始的緣由。他說現代社會,人們希望政府扮演更多元的角色,但是政府的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任何一項支出的增加,對其他項目必定產生「排擠效果」。私人企業則以追求利潤極大化為目標,不可能將太多資源投入沒有回收的公益事業,這也是某知名雜誌說的:「政府無力、企業急功近利。」因此,相對於政府部門、企業部門,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私人公益組織或稱第三部門應運而生,填補前兩部門之不足。

第三部門效率高又不具營利色彩,是單純只求付出的組織,尤屬不易。台南國際養心聯誼茶會,舉辦白米濟貧的活動已有10屆,範圍涵蓋台灣南北,幕後推手就是總會長陳原啟。

 

不忘母願回饋社會助貧

第10屆行善至柳營,陳原啟(前排右中)和柳營區擔任養心茶會公益團體榮譽董事長的連聰彬(前中)暨志工合影。
第10屆行善至柳營,陳原啟(前排右中)和柳營區擔任養心茶會公益團體榮譽董事長的連聰彬(前中)暨志工合影。

陳原啟說,從小父母離異,母親一人將3個孩子撫養成人。因家境清寒,嘗過挨餓受凍的日子,也曾因年少輕狂、誤入歧途,所幸在母親感召下,陪母親一起在餐館工作,只是三不五時還會惹些小麻煩,直到民國93年母親去世,才大徹大悟,幡然悔過,痛改前非。

陳原啟的母親生前常叮囑他要幫助窮人,因為帶3個小孩的單親媽媽,曾受過許多人的幫助,在母親往生後,他便發願要幫助窮人。

民國104年,他成立國際養心聯誼茶會,但在這之前,他已舉辦數屆的捐米活動了。他說,國際養心聯誼茶會的前身是民生路巷中「開山宮」的「愛心慈善泡茶會」,會長是人稱「阿守仔」的「小公園仔」道上大哥陳守志,是樂善好施、宋江型的傳統江湖中人。陳守志在民國九十七年後因病往生,七年後,陳原啟接手愛心慈善泡茶會,並轉型成公益性質的國際養心聯誼茶會。

 

錢是魔戒 白米最實惠

陳原啟(右二)發米給民眾。
陳原啟(右二)發米給民眾。

平常,陳原啟就常載著白米捐給社福單位,為什麼只捐米而不捐現金?他認為,錢是魔戒,送到最後可能變質;從小不乏挨餓經驗的他認為白米最實惠,一包5公斤的米,可讓4口之家吃上一星期,他也就以此為標準,統計受贈單位的人數,計算捐米數量。

他說:「台灣天氣潮溼,除非是真空包裝,不然一包米大約一星期後便會長蟲、變質。」所以他捐米以一星期賞味期為單位。

另一個原因是,國際養心聯誼茶會的300個會員,有不少是弱勢者,一個月500元的會費,對他們都是負擔,所以會員是不收費的。也因此,該會只接受白米,不接受金錢的捐助。

為了擴大愛心範圍,從台北到小琉球,都有同好成立分會,更外擴到對岸的中國,目前已有37個分會,變成國際性社團。

 

年度捐米因疫停辦3年

除了平日不定時的捐米,國際養心聯誼茶會每年會在中元節前,選擇一地舉辦年度捐米活動,從台南東區、南區、中西區、北區、安平、永康、歸仁、柳營,擴展至岡山、台北、台中、台東。但2020年發生疫情,活動已停辦3年,陳原啟說,疫情使景氣變差,影響了捐助量,而政府也因公共衛生的考量,不鼓勵舉辦。

每屆捐米活動,多半選擇所在地的區公所,因為除了可取得區公所的中低收入戶資料,地點也較為人所知。一次活動大約要捐1萬公斤的米,也就是2千包5公斤左右的米,陳原啟帶著會員和義工,從早到晚載米、扛米、發米,沒有人喊苦,大家都樂在其中。

 

感謝一路相挺的人

當選家長協會理事長的焦敬正(左四),平日熱心公益。
當選家長協會理事長的焦敬正(左四),平日熱心公益。

從社會邊緣人到從事慈善活動,要感謝的人太多了,第一個當然是撫養並將他導入正軌的母親。從小跟著的長輩陳守志,重情重義、照顧弱勢的胸懷,更堅定他從事公益的決心。在泡茶會就擔任秘書長的「大趨勢建設公司」董事長焦敬正,不但捐米,許多開銷如衣服、背心,都是他一手包辦,有時活動所捐的米不夠,焦董也是二話不說「統包」。全家便利商店的「區域部長」楊豐瑞每次都捐300包以上的白米,是國際養心聯誼茶會的捐贈大戶。

其他如慈善泡茶會的老成員,也是國際養心聯誼茶會的創始會員葉志忠,養心茶會榮譽董事張宗一,還有林志吉、莊佳雯夫婦,默默行善十數年如一日,有叫便到,為善不欲人知的支持者。

全家便利商店區域部長楊豐瑞一路相挺捐米活動,是陳原啟的貴人。
全家便利商店區域部長楊豐瑞一路相挺捐米活動,是陳原啟的貴人。

10屆的活動,雖已捐米10萬公斤,但陳原啟說,因為經費和人事地考量,國際養心聯誼茶會並未登記立案,這樣多少會影響大企業捐助的意願。不過,他認為,大企業做大愛,小企業做小愛,一樣都在傳達愛心,他就以個人能力所及去做,做多少算多少。但是若有企業贊助,受贈的對象會更多「希望將來能擴及印度、非洲等落後地區的國家」。

 

行善遇挫折 想起就嘔

陳原啟的人生因奉獻而有不同的意義,但難免有感到挫折的時候。例如,有開著賓士車來領米的,也曾有領米後馬上拿去換現金的。他說,這是制度的問題,因為這些人手上真的有中低收入戶的證明,他只希望,辛苦募來的米能送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手中。

在永康區舉辦的那一屆,適逢第一屆改制後市長及市議員選舉前,候選人楊中成到現場打氣,但現場70人卻被檢舉為「賄選」,全部被請到派出所調查,雖然後來查出不是事實而不予起訴,但「好心被雷親」,至今想來還是很嘔。

 

正大光明 一生座右銘

自中國大陸複刻而回的正大光明匾,懸掛在忠和堂中堂。
自中國大陸複刻而回的正大光明匾,懸掛在忠和堂中堂。

陳原啟本身也是開漳聖王陳元光及陳府元帥的信徒兼乩身。他和神明的淵源,來自有一回開漳聖王降駕,指示他雕刻一尊陳府元帥陳輝,但他根本不知道陳輝是何許人也。後來查出,陳輝是明朝永樂年間的監察御史,根據聖王指示,陳輝臉部半黑半紅,表示其明辨是非及賞罰分明。

最難的是,聖王指示還要找皇帝御賜的「正大光明」匾,但不是北京紫禁城乾清宮內順治皇帝御筆的那方匾額。他幾經波折託人找到陳輝的後代,查出真有明朝永樂十三年永樂皇帝御賜的正大光明匾,於是託人複刻後送到開基玉皇宮開光,現在就懸掛在家廟忠和堂中堂之上。

陳原啟說,陳輝以此匾訓示子孫,凡事必須光明正大、行事磊落,方能仰俯不愧天地,家祚綿長,所以他也已這4個字為自己的座右銘。

 

致力塑造優質廟會文化

陳原啟發米給坐輪椅前來領米的中低收民眾。
陳原啟發米給坐輪椅前來領米的中低收民眾。

對於前一陣子發生的西羅殿外地進香團衝突事件,本身也參與廟事的陳原啟認為,這是已被汙名化的宗教活動最不良的示範,應引以為戒。他認為廟會活動所以會出事,大多是帶頭的人沒能約束好手下,所以他在僱用陣頭前,會和負責人力派譴的頭頭約法三章並立下公約:若不遵守規定,造成被相關單位開紅單,剩餘5成尾款不予支付。為了做優良宮廟進香遶境的表帥,每次遶境,忠和堂神轎後方必定雇工打掃炮灰及垃圾,希望塑造優質的廟會文化。

陳原啟的辦公桌上,玻璃墊下壓著兩張紙,分別寫著「正信、正念、正行」和「將心比心、回饋社會」,在在說明,他將正大光明當成行事的準則,以慈善活動善盡社會責任,他的人生也將因此而有了更深層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