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希望 她自喻鬥魚抗癌不認輸

乳癌病友楊婉青以《鬥魚》畫作象徵抗癌不認輸的自己。(記者戴淑芳攝)
乳癌病友楊婉青以《鬥魚》畫作象徵抗癌不認輸的自己。(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楊婉青在失去照顧20多年罹患肝癌母親後,發現罹患乳癌「倒了下來」,一度走不出喪母痛的她,堅強面對癌症復發、重拾畫筆,《鬥魚》象徵抗癌不認輸的自己,一舉獲得第10屆「彩繪希望」繪畫比賽癌症病友組第2名。

癌症希望基金會與贊助廠商舉辦第10屆「彩繪希望」繪畫比賽頒獎暨作品展,今年總計168件作品參賽。

拿著枴杖上台,「這是我人生第一次上台領獎,即便身體不適,也要來參加彩繪希望的頒獎典禮。」楊婉青分享,這次是第2次參賽,當時第9屆彩繪希望榮獲佳作殊榮,因疫情典禮取消覺得非常遺憾,很感動這次可以獲獎並且參加典禮。

楊婉青的《鬥魚》畫作象徵抗癌不認輸的自己,單身照顧母親20多年後,母女永別,讓她對自己的罹癌並不意外,只是於2018年確診乳癌,又分別於2021年、2023年復發,讓她寄情繪畫,在完成治療後於比賽截止前1週完成作品,透過作品展現一路披荊斬棘,堅強勇敢樂觀面對所有治療問題,努力的抱持希望迎接抗戰,不向癌細胞認輸。

癌症希望基金舉辦第10屆「彩繪希望」繪畫比賽頒獎暨作品展。(記者戴淑芳攝)
癌症希望基金舉辦第10屆「彩繪希望」繪畫比賽頒獎暨作品展。(記者戴淑芳攝)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靳秀麗表示,癌症不是絕症,不過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疾病的不可掌握性的擔心恐懼,影響癌友在治療的信心和療效,這時候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所以基金會參考國外經驗,2006年基金會在台灣開啟了「彩繪希望」比賽,透過繪畫,帶給病友心理上的調適,在畫作中看到病友、陪伴家屬的希望,也透過畫筆,把他們這段歷程表達出來。

為讓與癌奮戰的朋友都能獲得支持的力量,即日起第10屆「彩繪希望31幅得獎作品將於10間醫院巡迴展覽,詳情請搜尋癌症希望基金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