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專欄:中國債券準備登上世界舞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29日至7月1日訪問香港,將出席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活動。一切跡象都指向中國內地與香港的「債券通」交易正式開通日可能將在這期間宣布,而這個日子越早到來越好。

這個內地與香港間的首個債券聯通交易,將成為中國債券被部分納入全球主要指數的最後一個催化劑。切勿低估被納入全球債券指數的重要性,其意義可以媲美MSCI上周作出的將中國A股納入其基準指數決定。舉例來說,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可協助為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基建方案所涉及的戰略性項目提供資金。

中國已是全球第三大固定收益市場,債券餘額超過10萬億美元。但海外投資者目前僅占這個市場的2%左右,因為只有少量海外投資者可以透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畫(即所知的QFII或RQFII)以及中國央行備案制度投資中國債市。

這也是啟動債券通交易為何如此緊迫的原因。今年5月份,中國的公司債券融資降至紀錄低點,到期債券比新發行債券多出2,170億元人民幣(319億美元)。據彭博匯編數據,截至5月末的12個月間,企業還取消或推後372支已擬定的債券發行,規模合計3,400億元人民幣;之前12個月間,這個金額為2,870億元。導致新債發行低迷的主要因素是中國銀監會打擊過度槓桿的行動。確認債券通即將開通,並引入急切想入市的海外資金,有望及時提升國內投資者的信心。

(本文作者David Millhouse是Forsyth Barr的中國研究和策略主管。本專欄並不代表彭博編輯或彭博有限合伙企業及其所有者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