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歐盟對中國硬起來 轉折點是法國
彭博新聞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歐盟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措施,主要是法國擔心北京的貿易行為,開始對核心產業構成嚴重威脅。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法國政府在推動歐盟政策轉彎發揮關鍵作用,認為若現在不採取行動,將使歐元區經濟長期面臨不利。
根據不願具名的官員表示,來自中國的廉價進口產品10年前摧毀歐洲的太陽能生產,太陽能行業慘遭滅頂。其中1名官員表示,歐洲的汽車產業這次可能也不堪一擊,迫使歐盟做出抉擇,是要堅定自身力量,還是屈服於中國。
對中國態度轉硬,不是要將歐洲與中國每年高達9千億美元的貿易關係,變成美中目前的針鋒相對,而是要在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間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
一名消息人士表示,法國總統馬克宏希望歐盟夥伴能將歐洲視為中美之間的平衡力量,進而讓法國及其他國家能與印度等其他潛在盟友建立特殊關係。
不過歐盟立場變強,也讓人緊張起來,就連法國官員也擔心如果實踐法國的原則會有何影響。
其中1名消息人士指出,歐盟現在過度反應,對中國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令人擔憂,另1人則承認可能爆發貿易戰。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週一向歐盟貿易執行委員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表達,中國對調查的「強烈關切和不滿」。
馬克宏長期主張重新考慮歐盟的經濟目標,提供保護衰退行業的工具,對重點行業加強政府支持,但法國的倡議經常遭到德國等國家的反對,擔心一旦遭到反制會不利於本國出口商,而小國家擔心資金充裕的上市大公司會有不公平競爭。
如今,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已啟動反補貼調查,之後可能會導致加徵關稅,歐洲政策制定也可能發生重大變化。為了捍衛歐洲的經濟利益,將自由貿易和市場開放的原則拋在一邊,或許就是最好的辦法。
全球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歐洲研究主管拉赫曼(Mujtaba Rahman)表示,「德國在歐洲政策上沒有出頭,給法國和歐盟委員會留下了提高影響力的真空地帶」。此外,美國總統拜登政府計畫根據《降低通膨法案》,提供大規模補貼推動本土產業的發展,也讓法國的倡議更具合理性。
拉赫曼表示,「降低通膨法案讓法國心生警覺,這徹底重新建構理論,讓法國有更多籌碼可說,美國終將更積極管控經濟,產業政策將會發揮更大作用」。
歐盟貿易執行委員杜姆布羅夫斯基斯週二在北京表示,對歐洲而言,效仿美國和中國透過補貼支持本土電動車生產,這種想法「值得懷疑」,而且此類補貼具有歧視性。他補充道,「我們遵守規則時也期望他人也遵守,如果看到某種扭曲的貿易補貼時,也保護自己。」
彭博分析,當歐元區努力擺脫能源危機和史上最嚴重的通膨之際,對中國的挑釁是一場巨大的賭博。而且令人不安的是,中國的關稅政策難以預測,這麼一來可能會讓歐洲一些大公司會被中國報復,陷入困境,包括法國的精品集團,亞洲是其關鍵的市場。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 SA)全球經濟部門主管馬庫森(Michala Marcussen)說,「如果你以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看待這個問題,你可以說,如果歐洲對中國電動車採取的措施成為現實,那麼德國汽車很可能遭到報復」,「但事情不一定會如此黑白分明。中國真的會對同樣的商品進行報復嗎?這可能會變得更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