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隆:保險業不能原地踏步 2026年如期雙接軌

(中央社記者謝方娪台北18日電)國內壽險業對於2026年接軌IFRS 17及TW-ICS出現雜音,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接受媒體聯合專訪表示,將如期於2026年推動保險業雙接軌,但會善用在地化及過渡性2大工具,協助產業往好的方向前進。至於15年過渡期是否考慮拉長,他直言「15年已給很長時間」,但因應未來環境變化,仍會保留制度彈性。

國內保險業2026年將接軌IFRS 17及TW-ICS,面臨資本強化挑戰,業界增資及發債潮一波接一波,隨保險學者出身的彭金隆接掌金管會主委,近日壽險業界浮現是否無須一致接軌國際,或將過渡期自15年拉長至20年等不同聲音。

彭金隆接受媒體聯合專訪,他明確宣示,「金管會將在2026年如期推動保險業接軌國際雙制度」,他說,外界擔心的是ICS在地化調適是否足夠,若在地化措施能符合台灣本地需求,何時開始實施,業界其實並不在意,但若台灣接軌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脫離在地化精神,不管哪一天實施,業界都會很擔心。

彭金隆表示,未來環境不可控,因此金管會過去規劃接軌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的在地化及過渡性措施,一直採取富有彈性作法,「但政策方向一定要往前走,保險業不能原地踏步」,畢竟保險業資產會不斷擴增,隨規模擴大、風險增加,未來變動只會漸趨劇烈,而不會愈來愈平穩。

彭金隆形容,保險業如同一艘船在海上行走,不能指望海面永遠平靜,即主張噸位不必加大,應付波浪最重要方法是噸位加大,噸位即保險業資本適足率,更多一點一定會更安全一點,不能等風浪來了才開始做。

彭金隆說,保險業最大優勢是,所有問題不是眼前立即面對的問題,不像銀行可能更在乎眼前流動性威脅,保險業可用較長時間因應未來變化;所謂過渡期,是金管會給予合理期間讓業界做該做的事,15年接軌過渡期,其實已給予很長時間,但政策具有接續性,依未來環境變化,金管會仍會保持彈性。

彭金隆表示,ICS是為了讓保險業往好的方向走,但觀察國際上有採用ICS的國家,沒有一個國家全部照抄,做不到、也不需要,金管會亦善用在地化及過渡性措施2大重要工具,將其中標準依台灣需求進行調整,「我們會善用這2把尺,交互使用,協助保險業往正確方向前進」。

彭金隆直言,採行台版新一代清償能力指標,接軌新制度的目的,是要解決問題,而非製造新問題。

國內壽險市場面臨過往3高包袱,包括保單利率高、台幣保單占比高及海外資產配置高,面對國際雙接軌僅剩1年半時間,彭金隆表示,他首要想先解決的是壽險業外匯避險困境。

他說,因會計制度關係,壽險業資產負債幣別並不匹配,為讓財報平穩,必須讓已實現損益平穩未實現損益,壽險業為這件事付出很大代價,如2023年全年新台幣上下波動2餘元,但年初和年底相比基本上回到原點,換言之全年壽險業避險產生效果非常有限,這件事應有更好的處理,畢竟壽險業大部分海外資產外匯變化並不會立刻反映在清償能力上,且大部分並非要匯回的資產。

彭金隆指出,金管會已決議修正外匯價格準備金制度,加大壽險業外匯準備金可提存上限及可沖抵範圍,協助壽險業提升匯率風險管理彈性,未來壽險業可自行選擇善用外匯準備金制度、降低避險比率,用節省下來的避險成本直接充實資本,近日金管會很快會公布政策方向。(編輯:潘羿菁)11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