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大城四年廢3校》「學校不要我了...」孩子被迫轉學再轉學 村民憂「滅村」

彰化縣大城鄉潭墘國小反廢校聯盟今北上召開記者會,並遞交陳情書給民進黨立委陳素月與陳培瑜。(攝影/秦宛萱)

彰化縣政府在4年內接連廢除3間位於最偏遠西南角、大城鄉內濁水溪沿岸的國小,分別為2020年公告停辦大城鄉永光國小、2021年公告停辦大城鄉頂庄國小,2023年3月16日再次公告停辦大城鄉潭墘國小

為了捍衛孩子的受教權以及避免當地走入「廢村」,彰化縣大城鄉潭墘村村長柯志憲與村民、家長組成反廢校聯盟,多次抗議縣政府的程序違法,並向教育部提出訴願,希望能趕在8月前依法撤銷停辦公告,今(17)日更凌晨5點40分就集合北上舉行記者會表達他們的心聲。

學校不要我了...潭墘國小4名小朋友轉學再轉學

家長陳欣一是3個孩子的爸,他的孩子分別為潭墘國小三年級、二年級,老么今年則是大班,本來已經準備好要到潭墘國小就讀,卻失望落空,小朋友難過地說出「潭墘國小不要我了」,而老大本來很高興升上四年級後,可以加入學校的太鼓隊,也沒了希望。

在彰化縣一連廢大城鄉3校的政策下,甚至發生4位小朋友因為廢校從永光國小轉學到頂庄國小,又被廢校轉到潭墘國小,沒想到學校又沒了,被迫成為同學口中的「帶賽」同學。

潭墘國小現有27名學生(原為29名,其中2名得知要廢校已先轉學),若無法在8月前停止或撤銷停辦,將走入歷史。

柯志憲直言,縣政府教育處對於小孩子的權益都是非常漠視,他調查,幾乎全部學生跟家長都不要廢校,縣長對於這些聲音完全都不重視。他批評,「廢校之後就是要廢村,政府說要讓青農回鄉,結果政府要用廢校來對付我們偏鄉」。

陳欣一也擔憂,在潭墘國小的公文還沒到之前,就有幼兒園家長聽到風聲,原本要到潭墘國小對面幼兒園就讀的小朋友就不去讀了,這個幼兒園下個年度就沒有學生了,「所以難道不會滅村嗎?」

律師批:縣府偽造資料,直接廢校也不符合比例原則

莊婷聿是名台中的律師,看到潭墘國小的新聞後,他主動無償協助,並發現彰化縣政府的違法情形。包括彰化縣政府在公聽會上表示,潭墘國小未來5年的新生人數為8人、2人、2人、7人、5人,但潭墘國小在彰化縣小型學校發展評估指標試算積分表的評估結果卻是9人、2人、4人、12人、7人。

莊婷聿指出,按照彰化縣政府的停辦規則是未來5年新生數皆未達10人才廢校,現在人數超過10人根本不可以廢校,何況縣府提供不實資料,其公聽會、教育審議會當然違法。

再者,他指出依據「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合併或停辦準則」學生總人數不滿五十人之學校,地方主管機關得鼓勵學校採取混齡編班、混齡教學之方式,或將學校委託私人辦理。如今縣政府卻沒有採取其他較小侵害措施,反而直接採取最大侵害手段--停辦,根本違反比例原則。

莊婷聿質疑,潭墘國小要廢校轉型成為遊學中心,但為了一個不知道會有誰來念的遊學中心,廢除一個提供國民基本義務教育的學校,這樣具有正當性嗎?他呼籲教育部既然地方政府違反,中央就必須要介入。

上學的路遙遠又危險,步行來回需花82分鐘

莊婷聿也強調,彰化縣停辦辦法中,若學校到鄰近同級學校的交通有重大安全顧慮者,就不得停辦。如今預計學生要轉學到直線距離潭墘國小3.4公里的大城國小,走路需要41分鐘,有的學生家裡到大城國小甚至距離7.5公里。

莊婷聿指出,從潭墘到大城之間還有很多是交通局統計的易肇事路段、砂石車易肇事路段,甚至上週一才剛有死亡車禍發生,國小學生自己走路來回需要82分鐘,請問縣政府的良心在哪裡?而且就算接送也多是阿公阿嬤騎機車接送,但位處「風頭水尾」,風大又有砂石車,也是相當不安全。

潭墘廢校之後,同學上學的通勤時間將拉長許多。(圖片來源/莊婷聿提供)

莊婷聿亦質疑,彰化縣政府廢校毫無邏輯,廢永光國小時,它是3所學校中人數最多的學校,廢頂庄國小時,它的人數也比潭墘國小多,這次終於輪到潭墘國小了,但弔詭的是,縣府在停辦3所學校前,各有設施改善工程,總金額將近400萬。

少於30人的國小有193所都要廢校嗎?廢校與否人數不該是唯一考量

少子化衝擊校園,私立大專校面對私校退場潮來襲叫苦連天,然而義務教育的第一站國民小學,尤其是偏鄉更是有苦說不出。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黃聰智指出,根據統計111學年度少於30人的國小達193所,難道都要立刻廢校嗎?如果單以學生人數作為廢校標準的話,恐怕接下來會有國小廢校大海嘯。

黃聰智表示,廢校不應該是優先選項,更不應該是唯一的選擇,事實上小校轉型成功的例子所在多有,應先以教學型態轉型或設置分部為優先考量。

黃聰智也說,教育部應嚴格把關每一校的申請,確保各項程序完備、資訊公開透明;教育部也應重新檢討「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合併或停辦準則」,甚至是制定專法,展開各界對話討論學校型態的可能。

今天彰化縣大城鄉潭墘國小反廢校聯盟也遞交陳情書給民進黨立委陳素月與陳培瑜。

陳培瑜認為,近年國發會及青發署積極推動地方創生,鼓勵年輕人回鄉,卻沒有學校提供給青年第二代或第三代,這樣的政策其實是有衝突的,而且學校作為各地最基礎也最重要的文化據點,一旦我們要談地方創生就不能沒有學校,若把廢校當成面對少子化唯一的手段,確實會對鄉村或部落造成影響,也將進一步了解潭墘國小是否有不同的發展道路。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幼兒園餵藥案》毒物專家顏宗海:初步驗血驗尿恐有誤差 有症狀驗才有意義
台灣智庫》創新台灣五大主張 專家呼籲:產業共組聯合艦隊 服務業應強化AI應用
數發部長唐鳳訪倫敦 會見英國安全大臣 加強2國科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