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后林嘉欣在臺灣舉辦首場陶藝個展——《Broken Beautiful》:生命正因不完美而真實

 

午後斜陽灑落,林嘉欣專注且認真地凝視角落的陶器,在「純object」與曾寶儀談著自己與陶土之間的緣分。卸下影后光環的她享受著與陶土共處的每個當下,對話自己的內在,並將這些點滴喜悅裝載於展間的器皿,分享給所有前來看展的訪客。

 

展間的觀眾,有些是從張學友的MV認識她的,有些則是透過電影《暗色天堂》、《百日告別》或《美國女孩》而對她的演技留下深刻印象。無論是因影視作品還是單純陸路過展間被陶器吸引,她對前來的朋友致上深深的感謝,對著大家娓娓訴說自己在享受安靜獨處的時光中忘掉所有的標籤的快樂:「做陶時,我不是媽媽、女兒、演員,單純就是林嘉欣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Broken Beautiful,破碎之美,或者,不完美的美

 

本次展覽的主題「Broken Beautiful」靈感其實是來自她的女兒Sofie 8歲時的一個小故事:Sofie陪著林嘉欣出窯時,器皿黏住了窯板,林嘉欣輕敲了一下,器皿就破了。正當林嘉欣覺得可惜時,Sofie卻樂觀地說:「這是Broken Beautiful!」

 

因此,做陶常常是驚喜伴隨著驚嚇,無可預期卻又讓人充滿興奮、無限期待,如同變化莫測的人生。她分享,某次做陶時,剛巧有個地方她沒有處理好,當她嘗試修飾,將作品高溫燒製後,它卻又回到原本不盡理想的樣子。那一刻,她意識到「土是有記憶的」。她被深深觸動,而想帶著大家反思:我們大部分的人總是習慣活在別人的眼光中,想遮蓋自己不好的地方,讓自己看起來「好看」。但是,好不好看,是由誰界定的呢?

 

 

自2019年,第一次認真觸摸陶土後,林嘉欣就深深迷戀陶土的世界。她每天都想做陶,「連作夢都旋轉在漆黑而流動的韻律裡,彷彿置身於母胎的溫暖中」,而這一份執著也被記錄在她的手記中。陶土的可塑與包容性,讓她從中看到自己的情緒,恐懼、渴望、不安定,甚至重新反思人與人之間的身份和關係。在與陶土一次一次相處後,她看見自己內在的小女孩「不斷延伸、不斷repeat的傷與痛,背負一個個內疚的包袱,裡面裝著『我不夠好、不夠好、不夠好』,不斷勉強自己去達到別人的期望,不斷serve別人」她意識到,原來,這不是她想要的自己;原來,她害怕的東西是失敗。

 

在陶藝工作室中,她時而在作品留下一圈圈向上塑形時,自然形成的手指捏塑痕跡,時而讓釉藥自上而下傾瀉,或完整沈浸包覆。每一道縝密的工序,都如實反應她當時的創作心境,令每件花器都染上她的溫度,她在《一條》訪談說:「因為陶土跟我的人生是同時進行的。與其遮掩,不如接受。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於是自在;接受了人生的不完美,於是自由。」

 

放下對完美的執著,生命因此自由

 

 

陶藝,於她來說,是一種學著與失敗共處的創作過程。「尤其大件作品,充滿各種意外的可能:裂痕、缺角,甚至爆裂成碎片……因為我經常在失敗,就慢慢懂得放下和釋懷。失敗當然還是會沮喪,但,再重來就好了嘛!」面對師敗,她會重新露出笑容,與大家分享著自己從不斷的失敗中,看到了更多可能性,這是陶藝最迷人的地方!

 

除了陶器,本次展覽她更與臺灣的藝術創作者合作,植物藝術家廖浩哲以苔蘚植物與錯落的木材營造森林的感覺,用她在《ELLE》專訪的話說,「他們只是聊聊彼此的創作理念,就這樣把內心風景展開了。」在都市內的靜巷中,展間猶如現代化綠洲,捲曲、柔軟的植物攀附在花器間,在燈光的照拂下,吸引來往行人的目光。而充滿指痕、捏痕的「不完美」作品與稚嫩、翠綠的植物相互映照,破裂與新生,將林嘉欣的個人哲學具象化。

 

她在訪談與手記中不斷地強調:「陶藝不是我的興趣,而是我的人生。」因為陶土與她的人生同時並進,捏陶的當下,情緒寫入其中,反映在最終的成品,同時,做陶的過程讓她沈澱、內觀、近距離觀察自己的心。

 

展品中有她最新的陶瓷創作〈人仔花器〉系列,花器上一張張充滿童趣的表情像是要與插花的人互動,而另一款以朝鮮王朝的瓷器美學代表Moon Jar(白磁大壺)為靈感的〈月亮瓶〉,渾圓而飽滿,看似樸素,但從不同角度與光影皆可觀測到不同面貌,光影互動下如天上明月的圓缺變化,亦貼合現階段的她對圓滿與完美的重新領悟。

 

放下執著,對「不完美」釋懷,她以前所未有的自在輕盈對大家說:「這是我人生至今最輕鬆的一段時間,也是我最接近真實自己的時候。」

 

不斷修正行走的道路,其實就是修行

 

 

關於陶藝創作,她有著許多領悟,每一次與陶土獨處,她總能從中讀出點道理來,就像她曾在《一條》中說過,自己從未想成為一位藝術家:「我從來不想當普世價值中所謂的成功人士,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我有沒有接近自己想要的樣子,有沒有從中學習、發現更多的自己。做陶的當下,我常常覺得自己遊走在潛意識和無意識中,跟隨著身體的感覺走。有時候,覺得我的手好像長了眼睛般,有著屬於她自己的想法、她想說的話。我很喜歡用手捏陶完成作品的感覺,或許不夠完美,但溫度可以擴散在一點一點的痕跡中。」曾寶儀講座談後特別發文紀錄:「我的朋友林嘉欣不只是個好演員,也是一位陶藝家,她在做陶的過程中看見自己,真正的自己,一個即使不完美也獨一無二的自己,接受與和解一體兩面地發生,於是我們見到一個更自在的林嘉欣,2.0的林嘉欣。」

 

 

在她的作品中,有人看到的是稚氣,有人看到的是純粹,而這些都是她所愛的「輕盈感」。她在手記中進一步解釋:「輕盈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喜歡自己,並懂得做一個真誠的自己。因為懂得,於是不會浮躁、生氣、嫉妒;因為在做自己,所有的選擇,都是自己的,或許不完美,但是自由。」

 

透過陶藝,她有機會跟自己好好聊聊,懂得了「自在」的樣貌後,她對大家總結:「做陶藝就像素顏面對世界一樣,心態若是悲傷,陽光就成了一種刺痛;心態若是健康,陽光就是讚禮。」

 

《Broken Beautiful》林嘉欣陶藝個展

 

 

展期:6月8日至6月30日 免費入場

開放時間:12:00-19:00,週一13:00-19:00

地址:純 Object (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63巷21弄27號1樓)

備註:現場販售林嘉欣的Polaroid攝影集《VOYAGES II》和《VOYAGES III》

 

 

圖片來源:放言編輯拍攝、純 Object提供

原文網址:影后林嘉欣在臺灣舉辦首場陶藝個展——《Broken Beautiful》:生命正因不完美而真實

掌握時事,鎖定放言

更多放言報導
neue Serie57® 字體展:關於一個古字新生的製作過程
《放.專題》「提姆波頓異想世界展」終於來到台灣!走進十大展區的華麗詭譎幻境,窺探美劇《星期三》的幕後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