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你需要做無痛腸鏡嗎? 符合「5條件」建議使用

台安醫院葉秉威醫師建議有家族腸息肉基因的民眾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
台安醫院葉秉威醫師建議有家族腸息肉基因的民眾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

音樂人李坤城今年四月初因大腸癌病逝,再度讓大家注意到這個發生率高居台灣癌症榜首的惡性腫瘤。根據國健署統計:國內每年約有1萬多人罹患大腸癌,並有超過5千人因大腸癌死亡。胃腸肝膽科醫師葉秉威表示:有政府補助的糞便潛血檢查,符合資格者千萬不要放棄,因為臨床發現潛血檢查陽性個案中,大概有1/20是大腸癌患者,早期發現早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治癒率,另外對於讓許多人非常害怕的大腸鏡檢查,他也建議:第一次做、年輕、偏瘦、女性、腹部開過刀的民眾,可以考慮自費做無痛大腸鏡檢查。

葉秉威醫師今天(3日)接受中廣「聽醫生的話」節目專訪時表示:國內目前大腸癌發生率的確有年輕化的趨勢,他自己臨床碰過最年輕的患者,年僅35歲就已經是腸癌末期。由於腸癌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定期篩檢就是能否早期發現的關鍵。由於大腸癌多半發生在50歲以後,國健署目前有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可以免費做一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醫師呼籲民眾千萬不要放棄,如果發現有潛血反應就必須立刻到醫院做進一步的腸鏡檢查。

在腸癌的檢查工具方面,雖然已經有口服膠囊型的腸鏡,可以做腸道影像檢查,但費用高昂檢查一次可能要自費花4、5萬元,而且在準確度方面,還是以傳統的大腸鏡精準度最高,至於是不是需要自己再花錢做無痛腸鏡檢查,葉醫師則建議,對痛覺比較敏感的女性、年輕族群、偏瘦、腹部曾經動過手術可能有腸沾黏者、以及第一次做腸鏡情緒特別緊張者,都建議可以考慮選用無痛腸鏡,至於高齡臥床者反倒不建議使用無痛腸鏡,以免發生危險。

葉醫師也提醒家族一等親有腸癌或腸息肉病史者,最好在年輕時就做個基因檢測,若屬於高風險族群,就應該提早定期做大腸鏡檢查,了解是否有息肉增生,一旦發現就應盡快切除以免產生惡性病變,另外如果嘴唇突然出現黑色色素斑,也可能是一種「黑斑息肉症候群(PJ症候群)」,這也是有家族基因遺傳問題的,建議也應該定期檢查腸道是否有息肉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