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濕疹皮膚發炎搔癢難耐! 皮膚科醫:四大步驟加速治療


濕疹這個皮膚炎名詞,相信許多民眾都不陌生,近年來隨著社會進步,濕疹患者人數也不斷攀升。濕疹症狀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還可能引發後續的深部感染。由於患者對濕疹定義與治療往往存在嚴重誤解,加上濕疹的發炎奇癢,反覆搔抓使患處更加嚴重。如何正確認識濕疹的原因對於治癒濕疹非常重要。

「濕疹」二字其實是民國初年西風東漸,大翻譯運動的成果;eczema這個英文的字根是希臘語的έκζεμα,原意就是皮膚發炎dermatitis。濕疹的漢字名詞源自中醫,本來是先天不足,脾失健運,濕熱內生或飲食肥甘厚膩,脾陽不足,痰濕纏身造成濕氣內蘊,外發為疹的意思。簡單地說,一個西方的皮膚發炎現象借用中醫濕氣外發的表徵作為命名;只是恰巧急性發炎期的濕疹確實潮濕滲液,於是民眾就望文生義,認為「濕疹就是濕的」。

清楚濕疹的命名來源,民眾較能理解濕疹其實就是皮膚發炎;任何可以導致皮膚發炎的原因,例如細菌感染、過度清潔、皮膚刺激等…都可能惡化濕疹。長期肌膚監測的極緻皮膚科醫師宋奉宜(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常務理事)表示,治療關鍵就是「保持適度清潔」、「避免抓癢刺激」,「正確保濕」並使用「適當的藥物治療」

宋奉宜醫師指出,患者應避免過度清潔,避免刺激性清潔用品(因此濕疹患者貿然選擇抗菌沐浴乳往往是錯誤的);正確洗臉、洗澡之後,如果是年長的長者,或者身處寒冷、乾燥環境,可以考慮適當塗抹安全保濕產品(例如薄薄但頻繁使用椰子油、橄欖油或潤合油等安全油脂或乳液),以保持鎖定皮膚水分。發癢時避免搔抓惡化傷口,可以試著冷水濕敷、輕輕拍打或使用涼感乳液緩解癢感。選用安全乳液是為了避免保濕成分累積滲入,可能引起累積性刺激性皮膚炎。如果皮膚症狀嚴重而難以控制,建議到醫院就診,由專業醫師進行診斷並給出適當的藥物治療。

濕疹就是皮膚發炎,如果找到原始刺激因子,當然很容易治好。如果沒有找到正確誘因,往往就是長期抗戰。患者應注意觀察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與保養品使用狀態,看診時與醫師密切溝通,才容易找出刺激病因,同時避免延誤治療,進一步加重病情。

更多新聞推薦

囤房稅怎運用? 中市府承諾落實居住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