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獨居長者小心「章魚壺心肌病」 心腦一家親中風與心臟病關係密切

醫者診所創辦人,前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教授提醒獨居長者要小心出現章魚壺心肌病。
醫者診所創辦人,前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教授提醒獨居長者要小心出現章魚壺心肌病。

根據主計處2020年統計,全台列冊在案的獨居老人大約有4.2萬人,這些長輩的健康照顧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前臺大醫院院長、心臟科權威李源德教授,特別提醒有一種最常好發於獨居銀髮族的「章魚壺心肌病」,診斷時很容易被忽略,這種由生理或情緒壓力引起的短暫性心肌病變,患者經常會以短暫胸痛、心悸等症狀表現,雖然不容易產生致命風險,但仍應就醫治療。另外李教授也強調心腦一家親,心臟病與腦中風的發生是互為因果,臨床統計1/3腦中風的患者是死於心臟病,而有過腦中風病史後,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同時增加兩三倍。

同時擁有美國心臟學院及歐洲心臟學會院士榮銜,目前是台北醫者診所創辦人,也是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的李源德醫師,日前接受中廣「聽醫生的話」節目專訪時表示,在90年代日本阪神大地震發生後,當地醫師發現許多獨居長長突然出現了一種「章魚壺心肌病」,這是一種起因於生理或情緒壓力引發的短暫性心肌病變,由於發作時影像檢查會看到左心室外觀像章魚壺,所以就以此命名,也有人說這是壓力性心肌症或心碎症候群,李教授表示「章魚壺心肌病」是心臟血管的冠狀動脈發生痙攣引起的,這種病最常發生在心理備受壓力的獨居長輩身上,特別是年長的女性。常見症狀有胸痛、心絞痛、心悸與呼吸急促等,這些症狀與心肌梗塞症相似。但通常症狀不會持續太久就會恢復,章魚壺心肌症與心肌梗塞最大的區別在於心肌梗塞是血管硬化,至於痙攣的原因,則是由於心腦密切相關,當腦部感知到令人緊張或心碎的事情,引起極端的情緒和壓力變化,就會導致心臟出現病變。

李教授也特別在節目中,詳細解說了心腦一家親的概念,目前醫界已有多項臨床研究證實心臟病與中風脫不了干係,而影響心臟和腦血管健康主要危險因子包括:三高、老化、退化、發炎、以及先天異常,根據臨床統計腦中風的患者有三分之一是因為心臟病死亡的,而非腦溢血造成的。一旦有腦中風後,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大幅提高。所以控制三高、規律運動、保持輕鬆心態都是保健心血管健康的不二法門。李教授表示,血壓可以控制,但不會治好的。患者需要和血壓和平共存,不能隨便停藥,否則反而會造成危險,假使已有冠心病或腦中風病史,那低密度脂蛋白(LDL)就要控制70以下;高風險群則建議控制在100以下。每天血壓最高的時刻通常是在上午10點左右,李醫師建議患者可以養成每天早上量一次血壓,另外若有不舒服和心情不好時再量血壓即可,不必讓自己時刻處於緊張狀態。中廣「聽醫生的話」每周一到周五,中午12點在中廣《愛健康》、《流行網》YouTube頻道聯播,歡迎大家訂閱收聽。(撰稿 孫佳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