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痛風族別再錯怪香菇豆腐了 高普林元兇藏在「這裡」

簡孝文醫師表示,菇類和豆類並不是誘發痛風的地雷食物。
簡孝文醫師表示,菇類和豆類並不是誘發痛風的地雷食物。

古代把「痛風」稱為「帝王病」,都是吃得起大魚大肉的達官貴人才有的毛病,但現代人飲食油膩精緻,痛風盛行率也隨之攀升。過去不少有痛風病史的民眾會刻意避免吃太多香菇或豆類製品,擔心誘發痛風急性發作。但腎臟科醫師簡孝文,今天(27日)特別澄清,其實這兩種食物都與痛風無關,啤酒才是台灣誘發痛風的榜首,匯煮大量肉類、海鮮等高普林食物、鹽分又高的火鍋湯更是高尿酸一族碰不得的地雷食物。

台中童綜合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簡孝文醫師接受中廣「聽醫生的話」節目專訪時表示,其實痛風有明顯的遺傳性、飲食並非造成痛風的主因,根據英國的臨床數據統計,痛風患者中只有1%是由食物造成的,在台灣急性痛風發作的患者,大概也只有一半與飲食不當有關,其他像疲勞、壓力、藥物、甚至是手術、腫瘤治療也都可能誘發痛風,至於過去總被痛風族視為發病導火線的菇類和豆類食品,其實都是被冤枉了,因為早在13年的「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治療指引」中,就已推翻傳統飲食觀念,將豆類和香菇排除,造成誤會的原因是常和菇類豆腐一起煮在火鍋湯裡的紅肉、海鮮,才是高普林的關鍵!

被問到為甚麼中壯年痛風患者中,男性明顯偏多?簡醫師解釋,其實是因為女性在停經前,有女性荷爾蒙保護,使女性的尿酸不容易變高,但更年期後女性痛風的風險就會明顯提升。尿酸和痛風雖然有密切的關係,但血中尿酸值高者卻不見得都會有痛風,只是長期高尿酸又不好好控制的話,即使沒有痛風,尿酸還是會在體內堆積造成慢性發炎,傷害心血管和腎臟,因此尿酸高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也都有一定的關聯性。

針對痛風的藥物治療,必須分為急性發作期和慢性期兩部分,急性期醫師會開止痛藥、類固醇和秋水仙素等藥物來降低疼痛,等急性期過後,就需要預防痛風復發,可以少量使用一段時間的秋水仙素,並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來保養,只要能把尿酸值一直控制在比標準值更低一些,連已經生成的痛風石都有可能逐漸消融,也能避免間接誘發其他嚴重疾病。中廣「聽醫生的話」每周一到周五,中午12點在中廣《愛健康》、《流行網》YouTube頻道聯播,歡迎大家訂閱收聽。(撰稿 孫佳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