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肛門也會有癌症 有「這種腫塊」小心可能不是痔瘡

賴依伶醫師表示,若肛門口有硬硬的腫塊數周不消失就建議進一步就醫檢查。
賴依伶醫師表示,若肛門口有硬硬的腫塊數周不消失就建議進一步就醫檢查。

讓人坐立難安的痔瘡,在台灣盛行率極高,曾有大型醫院統計推估,國人罹患痔瘡機率高達86%!還好痔瘡是良性組織,不會有惡性病變的風險,若不影響生活,也不一定要做手術切除,可以和它和平共存。但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賴依伶今天(26日)還是提醒,如果肛門開口處出現的腫塊摸起來是硬硬的,有點像花生殼、而且兩三周都不消失的話,就建議應該積極就醫,由專科醫師來判斷是不是罕見的肛門癌。

曾任台北榮總和和信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目前任職於佳思優整形醫美診所的賴依伶醫師,今天在接受中廣「聽醫生的話」節目專訪時表示,痔瘡是屬於正常的良性組織,成因除了有部分遺傳影響外,大多數還是與生活習慣有關,像是久坐、少動,加上經常外食,飲水與蔬果攝取不足有關,而隨著年齡老化,也很容易出現痔瘡脫垂、出血或急性血管破裂的情況,賴醫師表示,痔瘡分『四級』:第一級是沒有明顯的突出,完全包在肛門內部,可以用塞劑、藥膏等藥物作症狀處理;第二級是痔瘡雖有突出,但會自動縮回;第三級是突出的痔瘡必須用手才能推回;第四級是痔瘡無法推回。當痔瘡發展至二至四級時,若經常腫脹、出血、脫垂造成生活困擾,就可能需要積極處理。目前常見的處理方法包括橡皮圈結紮法,但這只適用於症狀較輕微的內痔處理;較嚴重的情況則必須手術治療,目前健保有給付的是「痔瘡完全切除術」,這種手術疼痛情況比較嚴重,並需住院3天2夜才能出院;近年來也有不少私人診所推出微創痔瘡手術,這種手術可以大幅降低疼痛感,傷口小、恢復快,但費用可能需要數萬元必須由患者自付。

賴依伶醫師提醒8招遠離痔瘡。(圖:賴依伶醫師提供)
賴依伶醫師提醒8招遠離痔瘡。(圖:賴依伶醫師提供)

微創痔瘡手術風險不高,當天即可出院,麻醉也是採取更簡單的靜脈舒眠打點滴麻醉,痔瘡手術大概半小時到一小時就能完成,但賴醫師仍提醒高齡、有三高、糖尿病或甲狀腺功能問題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做詳細的術前評估,若本身的慢性病有風險的話,則還是會建議在大醫院治療更為安全。另外對於痔瘡突起處摸起來如果是軟軟的就不用太在意,但如果摸起來是硬硬的像花生殼,患者又總是覺得肛門有異物感,硬塊還持續數周都不消失,就會建議到大腸直腸外科做進一步檢查,因為肛門癌雖然非常罕見但還是不要掉以輕心。

要預防痔瘡,賴醫師也提出了8種生活提醒包括,飲食少油膩、避免刺激辛辣、少菸酒、避免久坐、每天喝水2000cc、一天五蔬果、作息正常、定期排便。此外經常做凱格爾運動來訓練骨盆腔底肌肉,對於輕微的痔瘡也能有效改善。中廣「聽醫生的話」每周一到周五,中午12點在中廣《愛健康》、《流行網》YouTube頻道聯播,歡迎大家訂閱收聽。(撰稿 孫佳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