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荸薺忙著採收 在田裡「尋寶」?
秋割後,怎麼還要頂著寒風在田裡撿福壽螺?農民說,是在挖荸薺啦!荸薺又稱地粟,廣東人稱為馬蹄,坊間習稱的馬薯,目前正值採收期,埔鹽鄉好修村少數栽植荸薺的農民,正忙著採收供應餐廳作美食,埋首挖馬薯的場景曾是很多人小時候的共同回憶,因為水分十足,對於生津解渴的效果驚人,多吃更能夠抵抗身體的病菌。
▲目前正值荸薺採收期,埔鹽鄉員鹿路上一帶農田裡,農民一字排開彎腰低頭挖掘荸薺,宛如在田裡「挖寶」,場面相當的壯觀。(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1.02)
荸薺曾是彰化縣埔鹽鄉家家戶戶必種的農作物,全盛時期栽種面積達上百公頃,目前正值採收期,在埔鹽鄉員鹿路上一帶的農田,卻出現近百位農民排成一列不斷往田地掘土,他們挖出一顆顆黑黑圓圓錐狀的東西,像栗子又像福壽螺,引起路人好奇。周姓農民表示,這黑黑東西叫荸薺,有「地下水梨」之稱,適合作料理,不過採收很麻煩,耗費人力,而且6年才能種一次。
▲目前正值荸薺採收期,埔鹽鄉員鹿路上一帶農田裡,農民一字排開彎腰低頭挖掘荸薺,宛如在田裡「挖寶」,場面相當的壯觀。(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1.02)
好修村農友曾漢表示,他種植荸薺已經20多年,荸薺它的特色就是很脆,加到料理中怎 麼煮都煮不爛,而且只喜歡爛泥巴的環境生長,整堆黑黑的藏在土裡,採收荸薺時必須僱用工挖掘、撿拾,銷售時必需削皮,甚費人力。
▲目前正值荸薺採收期,埔鹽鄉員鹿路上一帶農田裡,農民一字排開彎腰低頭挖掘荸薺,宛如在田裡「挖寶」,場面相當的壯觀。(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1.02)
「荸薺很營養,6年才能種一次」,周姓農民表示,種植荸薺需大量施肥,採收後總有少數荸薺埋在土裡,這些都是未來種植作物最天然的養分,往往種植過荸薺的農田,需再過6年才會再輪種荸薺,不然會太營養而生長失調。
▲目前正值荸薺採收期,埔鹽鄉員鹿路上一帶農田裡,農民一字排開彎腰低頭挖掘荸薺,宛如在田裡「挖寶」,場面相當的壯觀。(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1.02)
曾漢說,荸薺長在地下,莖成長膨脹為果肉,種植約5個月後就能採收,每年冬至過後為盛產期,荸薺草很像水稻稻梗,採收前必須先砍平,鋪滿農田常讓人誤認是收割了,所以常有民眾以為,稻子收割了為什麼我們還要辛苦撿福壽螺,其實都誤會了。
▲目前正值荸薺採收期,埔鹽鄉員鹿路上一帶農田裡,農民一字排開彎腰低頭挖掘荸薺,宛如在田裡「挖寶」,場面相當的壯觀。(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1.02)
荸薺有什麼賣點?曾漢指出,荸薺採收後,經過清洗理後就能對外銷售,而荸薺是餐廳不可少的一道配料,可做魚翅羹等材料,荸薺還具有降血壓、治療糖尿病的食療效果,在講究健康主義的現代裡,尤其深受素食者的歡迎,但荸薺在埔鹽鄉的種植面積相當少,目前真的可以說是稀有農作物了。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