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虎頭蜂天敵曝光竟是「牠」毒針也沒用 眼睜睜看同伴被吃光

圖為中華大虎頭蜂,又稱殺人蜂,與黑腹虎頭蜂為台灣最危險的2種虎頭蜂。(圖/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提供)
圖為中華大虎頭蜂,又稱殺人蜂,與黑腹虎頭蜂為台灣最危險的2種虎頭蜂。(圖/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提供)
東方蜂鷹是虎頭蜂的天敵,由於身上如魚鱗般密集的羽毛保護,不怕蜂針,2、3隻就可攻破大型虎頭蜂巢穴。(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東方蜂鷹是虎頭蜂的天敵,由於身上如魚鱗般密集的羽毛保護,不怕蜂針,2、3隻就可攻破大型虎頭蜂巢穴。(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虎頭蜂極具攻擊性、毒性猛烈,警戒範圍大,甚至會成群結隊襲擊其他蜜蜂巢穴,是養蜂業的惡夢。不過這樣的虎頭蜂也並非沒有天敵,台北市立動物園就曾貼出一段珍貴影片,虎頭蜂窩慘遭「天敵」攻破,毒針也無效,工蜂只能眼睜睜看著同伴被一隻一隻吞噬。

虎頭蜂的天敵為「東方蜂鷹」,蜂鷹體型不算太大,頭部細長,還有比其他猛禽更長更大的利爪,輕易就可以將頭伸進蜂窩大吃特吃,或是將蜂窩直接撕開。由於身體披覆著堅硬且厚實的羽毛,加上頭部的細小羽毛有如魚鱗般緊密排列,都成為了抵禦蜂針的鎧甲,就算是虎頭蜂也拿牠毫無辦法。

蜂鷹獵食時,會先停在樹梢上近距離觀察蜂窩,接著開始逐步進擊,將蜂窩啄出一個洞,再將頭伸進窩內大吃特吃,無論是幼蟲、蟲蛹或是成蟲全是牠們的食物。若面對大型蜂窩,害會出現數隻蜂鷹分工合作,輪番上陣攻破蜂窩的畫面。

蜂鷹屬於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生性謹慎隱密,極度怕人,也因此難以被目擊,原為候鳥,但在1990年被發現開始駐足於台灣,學者推測,當時是台灣養蜂業高峰期,蜂鷹也是因此發現島上有許多「美食」可享用,因此成為留鳥。事實上,蜂鷹仍以野生虎頭蜂為主食,直到11月後虎頭蜂逐漸停止活動,才會將目標轉向養蜂場,因此就有養蜂場會與蜂鷹「合作」,在冬天、春天將多餘的蟲蛹給蜂鷹吃,夏天、秋天時蜂鷹就會幫忙捕食虎頭蜂。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鄭爽被封殺3年曝落魄近照 「雙眼泛紅+高髮線」判若兩人
昔演《角頭》3大咖都離世 經典片段成追憶網嘆:少了他欠一味
國旅不如出國玩?網激推2地「台灣必去景點」:真的超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