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與狼在好萊塢》 古典跨界搬演冒險童話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彼得與狼在好萊塢》全球中文版,18日將在臺北中山堂重現,這齣跨國製作結合古典樂、說書人、視覺動畫、現場音效,將經典管弦童話從銀幕搬上舞台,營造緊密呼應且引人入勝的冒險故事,透過親子音樂會,讓古典音樂教育往下紮根。

北市交去年推出《彼得與狼在好萊塢》全球中文版大獲好評,連演25場次進行教育推廣,已有2.5萬名北市學童觀賞,今年再安排10多場演出。原劇由美國製作公司Giants Are Small以普羅科菲夫「彼得與狼」為基礎的創作,故事發生地點改在好萊塢。

《彼得與狼在好萊塢》中文版,除了普羅科菲夫的音樂,還加入舒曼、馬勒、拉威爾、穆索斯基、華格納等作曲家的音樂,台上搭配錄像,由說書人領著故事線,及美國擬音音效師米爾斯在9支麥克風環繞下,現場操作音效。

米爾斯自製道具營造各種音效,例如鍋鏟加塑膠手套製造鴨子滑水的聲音,麻袋裝馬鈴薯落在沙盤上製造自天空落地的聲響,他還在舞台上吃香蕉,藉此發出吞嚥聲,製造聲響搭配視覺效果,又不能喧賓奪主搶走音樂的聲量。

北市交團長何康國說,將親子節目引進國外開發的製作,希望臺灣聽眾可以感受古典樂尋求現代化的創意,以古典音樂結合多元跨界,盼獲得更多共鳴。

新加坡交響樂團副指揮陳康明表示,他經常指揮跨界演出,參與《彼得與狼在好萊塢》已有30多場,和樂手及米爾斯培養良好合作默契。他認為,現代孩子專注力不夠,跨界表演更顯重要,小朋友對這齣戲能安靜觀賞,相當難得。

《彼得與狼在好萊塢》全球中文版,兼具音樂、影像、音效。(北市交提供)

音效師傑森‧米爾斯的演出兼具音效及戲劇效果。(北市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