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轉還是直接轉 學者籲因地制宜

取消機車兩段式左轉呼聲不斷,各縣市政府也陸續開放,部分路段就算仍設有待轉區,但在近日35度高溫曝曬下,顯少有騎士願意到待轉區等候,大都直接左轉。(陳育賢攝)
取消機車兩段式左轉呼聲不斷,各縣市政府也陸續開放,部分路段就算仍設有待轉區,但在近日35度高溫曝曬下,顯少有騎士願意到待轉區等候,大都直接左轉。(陳育賢攝)

對於究竟要兩段式還是直接左轉,中華大學運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仕京表示,兩者其實各有利弊,還是要看實際路況及車流量。過去曾有駕駛撞上未依規定兩段式左轉婦人,法院判決無罪,顯示在有設置兩段式左轉標誌的路口,騎士還是要遵守規定。

朱姓男子2021年10月駕車在桃園市桃園區民光東路左轉春日路,該路口要兩段式左轉,許姓婦人騎乘機車直接左轉,遭朱男撞擊後人車倒地受傷,朱被桃園地檢署依過失傷害起訴。朱男喊冤,指該路口要兩段式左轉,是許婦未守交通規則。

桃園地方法院根據鑑定結果,認為婦人沒有兩段式左轉,且未注意同向左側車輛間隔是肇因,且根據鑑定,朱男沒有肇因,法院判朱男無罪。檢方上訴後,台灣高等法院認同桃院審理,駁回告訴。

羅仕京說,有些道路路幅小,待轉格不夠大,機車常溢出十分危險,因此有人認為直接轉較安全。但台灣騎車習慣靠右,高齡者或慢車不敢切到內側左轉,於是有些路段保留待轉格,讓騎士自己決定是否待轉,最終有些畫、有些不畫,更加混亂。

羅仕京說,考照僅考法規,卻未訓練騎士實際上路時如何左轉,應列入考照項目,不敢直接轉的人不該給予駕照,應引導改搭大眾運輸。

此外有些偏心式左轉道路寬不夠,很多騎士不想等就鑽來鑽去,即使逆向也要騎到汽車前面,導致直接左轉也未必安全,這也回歸到駕訓教育,很多觀念都需要重新教導。

羅仕京認為,整個系統需要重新思考,例如要訓練機車騎士具備哪些能力才能上路等,或者有更完整的大眾運輸提供選擇,否則永遠只看其中一個問題,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旦有人抗議就改,也讓設計道路進退失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