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備射擊訓練 專家:若訓能經費夠可廣設模擬館

(中央社記者吳書緯、游凱翔台北10日電)國防部今年擴大舉辦後備軍人志願射擊訓練,獲得受訓者好評。軍事學者指出,若未來師資、訓能及預算充足,可在全台設立射擊協會或「模擬館」,讓後備軍人乃至一般民眾,都能進行步槍、機槍,甚至操作短程飛彈等訓練。

國防部去年首度舉辦「後備軍人步槍射擊訓練營」共4梯次,今年擴大為全台(含澎湖縣)18個縣市後備旅各舉辦1梯次,更名「後備軍人志願參加射擊訓練」,參加資格為具備後備軍人身分,退伍未滿12年且今年未納入教召或臨時召集,半天課程使用T65K2步槍,共射擊48發步槍彈。

國防部向中央社記者表示,今年由縣市後備旅結合教召流路,各辦理1梯次施訓。依據射擊訓練梯次規劃,至6月4日,已有新北、南投、台南、基隆、台中、高雄、花蓮、台北與苗栗等縣市後備旅完成施訓。

對於受訓者認為今年改為半天,訓練時數與射擊發數過少。前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室(全民防衛動員署前身)主任、現任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韓岡明認為,以現行4個小時內實彈射擊48發的訓練方式,基本是足夠的。

國防院學者蘇紫雲建議,未來可逐步提升射擊發數,並借鏡立陶宛,在軍方支持下評估成立射擊協會,在台灣成立民間靶場,讓民間所有人士參與報名,接受射擊訓練或體驗射擊,藉以跟官方實施的後備射擊訓練相輔相成,達到全社會防衛的目標。

至於訓練科目部分,國防院助理研究員許智翔指出,後備軍人射擊訓練內容,應盡可能將各種射擊跟戰術動作,做比較完整的訓練跟練習;畢竟在城鎮及各種複雜環境下,部隊接戰很難只會在臥射狀態下進行。

許智翔表示,現代戰場的戰事節奏快速,從現有各地戰例看,部隊的機動跟運動是生存的必要條件,後備軍人志願射擊訓練可能會需要有臥射之外的訓練方式,以 讓後備軍人的訓練,可達到一個基本水準。

許智翔指出,增加其他兵器的訓練、或放寬報名者退伍超過12年也能報名,「當然是很好」,但首先還是要先試著把基礎的步槍射擊訓練加以練習紮實,再擴及外溢到其他類型的兵器裝備。

韓岡明從落實全民防衛理念建議,若未來師資、訓能及預算充足,行有餘力之時,可在全台各鄉鎮成立「模擬館」,讓暫時無法接受實彈射擊複訓的後備軍人、乃至一般民眾,都能進行步槍、機槍,甚至短程飛彈使用方式等訓練,藉此擴大成效。(編輯:林克倫)11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