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 台灣經濟何去何從?龔明鑫揭示!

新冠疫情打亂全球經濟,近幾個月來台灣也為了紓困方案,以及即將上路的振興「三倍券」吵得沸沸揚揚,在初步防疫工作出色的條件下,台灣要如何在經濟防疫上突破重圍?Yahoo TV「彭博士觀風向」節目特邀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來向國人說明白,台灣在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及整體國家發展,究竟該何去何從。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接受Yahoo TV「彭博士觀風向」節目專訪,來向國人說明白,台灣在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及整體國家發展,究竟該何去何從。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接受Yahoo TV「彭博士觀風向」節目專訪,來向國人說明白,台灣在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及整體國家發展,究竟該何去何從。

近來台灣民眾最關心的「三倍券」即將在7月15日上路,但也引起不少聲浪質疑為何要多此一舉以「券」的形式發放,而不直接給現金?龔明鑫表示,在當前的振興階段,最重要的是以促進消費活絡經濟,但若直接發放現金,有一部分人會選擇「存起來」而不「花出去」,如此一來原本希望藉此帶動消費的能量也會大打折扣。但也有網友問及,許多國家都選擇以發放現金,為何台灣就不行?對此,龔明鑫解釋,台灣防疫有成是與其他國家最大的不同之處,國內在這半年間仍持續正常的經濟活動,而非像國外百業蕭條,所以在紓困與振興之間的處理措施當然也會有所不同。

他也提到,政府發放現金那是前陣子「紓困」階段在做的事,針對因疫情而受創較大的產業,如觀光業、交通事業等,政府集中現金資源來輔助他們,以保障企業盡量不裁員、不減薪,來保住相關就業人員的就業機會,目前受惠人數約達60萬人,「你想想如果這些人失業了,你現在發5千塊現金給他們有什麼用?即使只有一半的人,也是30萬個家庭受到衝擊,那政府倒不如集中資源先去支援企業,讓這幾十萬的員工還能夠正常獲得薪水往前走,保住企業跟就業市場的元氣,才是紓困階段最為重要的。」

談到後疫情時時代,台灣的未來發展方向,龔明鑫表示,由於疫情影響了人類生活型態的改變,其實在這段期間,台灣的資通、IT產業業績簡直好得不可思議,與周邊國家相比,一到五月平均而言甚至是唯一持續經濟正成長的國家,再加上去年台商回流的成效,從疫情對全世界經濟的衝擊可以窺見,台灣在未來可以朝「全球高階製造中心」的方向去走,我們高階技術的製造品質是深獲國際肯定的,而如何藉由這波勢頭,讓我們的高階、數位化生產快速在兩三年內發展起來,也就成為未來十年台灣能否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論及夾在中、美兩大國之間,有人質疑台灣經濟與政治的發展動向是否太過「親美」?龔明鑫表示,台灣目前並沒有任何的政策要放棄中國市場,畢竟雙方供應鏈的關係還是存在的,但我們與美國或其他國家的合作關係,無論在技術上或各層面,是在創造未來性的產業合作空間,減少中國政府對企業干預造成的不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