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霸權秩序區域化 學者:民主威權共產體制共存合作

(中央社記者黃雅詩台北5日電)美中競爭影響世界局勢,國際知名政治學者認為,未來全球秩序不會「多極化」,而是走向去中心化、更具多重性與地緣政治性的區域化;民主、威權與共產體制共存,且為因應疫情等全球性挑戰,而尋求合作緊密互動。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TSEF)今起舉辦為期兩天的「政治經濟、全球秩序與世界發展」國際研討會,邀請多位國內外專家參與。第4場主題為「後霸權時期的全球秩序轉型:地緣政治」,由中研院院士吳玉山主持,美利堅大學教授艾查里亞(Amitav Acharya)、倫敦政經學院教授奧登(Chris Alden)與談。

艾查里亞指出,霸權有很多種類,包括透過軍事經濟物質力量,或透過機制組織、理念價值發揮影響力;他認為未來全球將走向「後霸權時期的國際秩序」,指的是各國雖然經貿等往來密切,卻不再有任何單一國家能在政治、文化面獨攬大權,跨國企業與社會運動的力量也將更加凸顯。

艾查里亞認為,不論美國國力是否衰退,二戰後以自由主義為基礎的世界秩序都將落幕,因為對發展中國家而言,自由主義並非真正的全球化價值,更像「西方俱樂部」的想法,發展中國家將試圖重塑世界秩序。

艾查里亞指出,新的世界秩序將演變為更加「區域化」,但不像19世紀時劃分的區域權力板塊,而是更具開放性的區域主義;他主張世界新秩序不會走向「多極化」(multipolarity),而是走向多重性(multiplexity),既呈現去中心化、多元文化並存的特性,又兼具全球緊密互動的現象。

知名政治學者福山(Francis Yoshihiro Fukuyama)曾推斷,自由民主體制可望成為人類歷史的終局,艾查里亞直言,這本暢銷書的預言應不會發生,民主、威權、共產體制會繼續在世界共存,且各種迥異體制仍需尋求彼此合作,以應對氣候變遷、疫情等全球性挑戰。

奧登則以「金磚國家」的南非為案例,說明在全球局勢中,可見西方國家的權力逐漸下降,東方與發展中國家的權力正在崛起。

奧登表示,中國與南非等金磚國家的合作,已引發西方國家疑慮,因為原本擁抱人權價值的南非,開始在香港、西藏、新疆等議題上支持中國,南非從致力推動「新自由主義」,轉變為追求「全球發展新時代」,可視為轉向後霸權時代全球秩序的一個案例。(編輯:林克倫)11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