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科測驗歷史看古今 功過格與喜帖對比女性境遇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2日電)分科測驗今天第1節考歷史,試題中間偏易,可從題幹尋找合適證據答題;今年也考到性別議題,以明代的功過格和1920年台灣女性在喜帖申明不用聘金,對比古今婦女境遇。

111學年度分科測驗今天舉行第2天考試,第1節考歷史,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邀請高中教師入闈審題,教育部則邀請台北市高中歷史科教師群分析分科測驗試題。

根據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提供的資料,入闈協助審題的高中教師認為,歷史試題屬於中間偏易,著重閱讀資料、提取關鍵訊息進行推論和歷史解釋的能力,包含簡述、史料、情境、圖表等題型,但避免過於瑣碎的知識點,主要評鑑學生是否具備帶著走的能力。

試題特色方面,審題教師表示,取材除了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文化等傳統面向,更納入族群、性別、戰爭型態、藝術等多元主題;素材選用也活潑化,例如一手史料、經濟數據、一次大戰受傷士兵的情境圖等;今年試題時空跨度大,從上古時期涵蓋至現代。

審題教師提到,今年特別考到性別議題,呈現古代與現代婦女境遇的對比,第4題以明代的功過格重視的婦女規範,呈現古代婦女處在備受約束與壓抑的處境,第25題則以1920年代台灣女性在喜帖申明不用聘金、不用賀禮等,凸顯現代女性從傳統禮教束縛中有所解放。

建國中學教師莊德仁表示,今年試題以基本歷史知識為主,透過簡單的閱讀理解並融入歷史探究方法,測驗學生程度,學生只要有紮實的基礎知識,不難從題幹中找出合適的證據,做出因果推論,判斷正確選項;有些關於性別與族群的題目融入在前3冊題目中,值得肯定。

非選擇題方面,莊德仁指出,今年融入選擇與簡答的混合題型,學生須根據資料,找出關鍵概念,才能正確作答;題型多為資料閱讀題,題幹敘述言簡意賅,有些複雜概念以條列方式呈現,讓學生有較多時間思考判斷,只要有耐心,應該不難答題。11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