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底一路聚餐到清明》天氣漸暖如何減重?中醫:氣虛者可用「防己黃耆湯」調理

中醫師表示,中醫減重原理通常是改變患者的體質,使原本的代謝異常變正常。(圖片來源/Tumisu@pixabay)

春暖花開,大地充滿著一片氣清景明的現象,萬物都顯得特別清爽明朗,故名「清明」。今年清明的日子是在4月5日,清明時節雨水會較春分多,氣溫也逐漸回升,過了清明後,基本上不會再有寒流出現。

不過許多民眾是否都有這個困擾,從去年底年末聚餐、尾牙,到年初過年、春酒不斷,天氣逐漸回暖,不能再靠厚重的衣服遮蔽累積下來的肥肉,這時該如何減重?

睿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康涵菁先指出,天氣開始漸漸暖活,但總會在門診聽到有患者嘗試各種不同的減重方式,並且詢問是否有專門的減重科學中藥,「其實中醫看診沒有所謂專門的減肥科學中藥,中醫減重原理通常是改變患者的體質,使原本的代謝異常變正常,達到控制體重的效果裡面多為通便、排水、化濕、袪痰、通腑、溫陽、利水、疏肝、活血。」

易累、水腫、胸悶...氣虛者可用「防己黃耆湯」調理

康涵菁表示,中醫的通便藥多為了增加腸胃蠕動如小承氣湯、大承氣湯或麻子仁丸、潤腸丸,排水化濕則常使用薏仁、澤瀉、導水茯苓丸,通常吃藥2-3天就有效果,「多是因為水腫消了,排水化溼就可以達到這種效果。」

她進一步指出,臨床上常治療甲狀腺低下的肥胖患者,臟腑功能失調便容易造成身體虛弱,「此時身體會想要將更多的營養吸收進來,但卻無法有效的代謝,時間一久便會囤積在身體裡面,造成氣虛型的肥胖,這通常發現在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身上,此時就要以『補氣溫陽』的方式來提高身體新陳代謝的速度,透過利水消脂的中藥,反而容易徒勞無功。」

康涵菁解釋「氣虛」,有水腫者,容易累、頭暈、胸悶、腰背痛者,常用防己黃耆湯調理,有助益氣健脾,祛風利水。「以及要幫助提升基礎代謝率、利尿、幫助表散逼汗作用,則常用防風通聖散調理,所以減重也是需要辯證論治。」

「氣虛」有水腫者,容易累、頭暈、胸悶、腰背痛者,常用防己黃耆湯調理,有助益氣健脾,祛風利水。(圖片來源/sti300p@pixabay)

易胖體質、三高、壓力胖如何減重?

如果是天生從小胖到大,大多是屬於痰濕型易胖體質,康涵菁表示,這類型的人常常伴隨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往往脘腹飽脹,中醫常使用荷葉、澤瀉、山楂、桑葉、萊菔子、決明子等中藥和胃去濕助消化。

如果是三高脂人的中年後發福,多半會出現三高的問題,「血液中脂肪過多,容易引起動脈硬化,特別是心腦血管病變多由此產生。」這時康涵菁建議,中藥的活血化瘀中藥如桃仁、三七、丹參、紅花對擴張冠狀動脈,對降低血脂及防止心腦血管疾病有很好的作用。「採用活血行瘀中藥減肥方法,不但降脂減肥,同時又能治病。」

再來就是壓力肥胖,長期處於高壓力狀況之下,人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康涵菁解釋,這種荷爾蒙為了要讓人體有足夠的能量對抗壓力,會發出訊號讓吃進去的熱量轉變成脂肪儲存起來,而且生物會傾向選擇高熱量食物來迅速儲存脂肪以對抗壓力,這種因為壓力所造成的肥胖,稱為「壓力肥」。

這種類型的肥胖體質,因為長期壓力大,容易肩頸僵硬,造成上背部肌肉緊繃厚實,而出現虎背熊腰、偏上半身肥胖的身材,也容易造成「痰濁血瘀」等病理物質的堆積。「但是源頭要以疏肝為主,常用中藥材有柴胡、菊花、薄荷、決明子、玫瑰等,如果因為壓力大影響到睡眠,可酌加『寧心安神』的藥材調理,如酸棗仁、百合、遠志、茯神、合歡皮、柏子仁等。」康涵菁建議。

為何有些人吃中藥減重容易心悸、胸悶?

那麼為何有些人吃中藥減重容易心悸、胸悶呢?

康涵菁表示,原因在於使用增強代謝的麻黃類用藥劑量太重導致,「麻黃最早在漢朝傷寒論就有提到,《本草綱目》更是完整把它的藥性說明得很清楚,『麻黃微苦而辛,性熱。主治中風傷寒,頭疼,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

康涵菁提到,許多中醫減重門診,會將麻黃用於減重配方中,因為藥性上類似交感神經興奮劑,會使心率加速,讓支氣管、胃腸平滑肌鬆弛,並且有抑制食慾的效果,「減肥藥主要是為了促進基礎代謝率提高,幫助消耗多餘體脂肪等功能,但為了提供代謝功能,可能造成情緒亢奮、睡不著、心跳加快等現象。」

她也提醒,尤其甲狀腺功能有異常者,更不應隨意服用,「雖然麻黃有其應用效果,但副作用常見如噁心嘔吐、頭暈失眠、失眠心悸,嚴重甚至還有中風跟猝死的可能。」康涵菁表示,當然在醫師的安全劑量下使用,是可以盡量避免,「但既然是藥物,就有相對的風險性,民眾使用上還是需要遵循專業中醫師的建議。」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東港阿卿姐飯湯老闆郭家容 好好來 那是祝福的意思
2022新生兒數量創歷史新低》營養師推薦「6項助孕飲食原則」夫妻一起備孕
台灣、貝里斯合作羊隻品種改良 總統蔡英文實地視察貝羊計畫輔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