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受助變助人 社工邀大眾為「無窮世代」補位

108年新課綱上路,正是體現「適性發展」對教育的重要性。不過家扶基金會針對扶助兒少進行調查發現,弱勢兒少的探索興趣、適性教育面臨考驗,需要社會大眾適時「補位」,在探索興趣的歷程中,對弱勢兒少伸出援手,從曾是家扶受助者、現成為幫助弱勢的社工更分享,助人真的最快樂!

 

依據家扶基金會2018年受扶助家庭的數據分析,有68%是單親家庭、10.3%為隔代教養、9.3%雖屬雙親家庭然有殘疾而無工作能力;69.9%家庭每月工作收入未滿25,000元,若再扣除基本生活開銷後,可用於孩子教育經費上已所剩無幾。這項教育資源調查顯示,孩子對學習資源擔憂因素,65.5%表示無法負擔學費;51.9%無法負擔補習費;42%家長沒辦法指導課業。這項教育資源調查發現52.5%弱勢兒少即使想用功卻感各式困難,其中以找不到適合的學習方式佔67.8%最多。

 

弱勢孩子通常因為環境因素常較同齡的孩子成熟,更期許自己能幫助家裡翻轉清貧,調查中也發現67.9%兒少對於未來有明確的目標,83.5%兒少能在才藝學習中探索興趣、78.4%能在才藝學習中探索天賦,81.9%兒少認為自己未來會持續投入在自己的興趣與活動裡。

 

目前是空手道國手的玉涵,幫助她的社工洪雅慧,也曾經因為突發狀況成為家扶的幫助對象,拉拔孩子長大後,洪雅慧成為家扶社工,從受助變助人的角色讓她更了解弱勢孩子的空缺,透過補助玉涵生活費用、協助移地訓練、比賽的費用,一路支持玉涵練習和參賽的龐大開銷,協助孩子持續朝夢想邁進。她也希望更多人加入「填補空缺」的行列,感受助人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