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北到東京,我推的防災生活
8月8日日本宮崎縣發生規模7.1強震,日本氣象廳首度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警報為期一週,海水浴場關閉、新幹線行駛減速⋯⋯為了不確定性的地震警戒,種種措施持續一整個禮拜,對台灣人而言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日本就是要把最壞最壞的先告訴你,你就是要做好防災準備,但平常心好好生活也是很重要。」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台灣人說。
9月1日是關東大地震101週年,根據日本《NHK》報導,日本專家認為,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機率會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在台灣,921地震25週年即將到來,今年初還發生403花蓮大地震、凱米颱風重創中南部,提醒了我們也不能忽視防災。
在此時刻,《環境資訊中心》前往東京,期盼抽絲剝繭,揭開日本人防災落實於生活的精神。
採訪期間,我們與日本上班族一起擠電車通勤,在東京都廳的政策簡報上、在深達地下七層的防洪調節池,在海景第一排的高級社區逃生陽台,看見公部門對防災的重視;我們也在世界各國都想朝聖的防災公園,在琳琅滿目的防災商店,在洋溢熱情的社區志工身上,發現日本長期養成的防災文化。
以東京強韌化計畫為骨幹的防災城市,東京要如何在2040年前建構出「未來百年內都能安心」的生活;回望台灣,我們也向民間防災學者出身的內政部次長馬士元請益,探索國人如何織起強韌的救災大網。
《台北-東京 我推的防災生活》讓你在不確定的未來面前,有更多一點了解,也更多一點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