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外紅到台灣! 「北歐式健走」連90歲以上長者也愛

老年人如果想培養規律性運動,但又擔心膝蓋無法負荷,有一項從北歐紅到台灣的「北歐式健走法」,它必須邊走路,邊有兩支健走仗輔助,透過這種方式,可以在步行時,提升上肢的活動,醫師也說這種低強度運動,對於平衡感不佳或銀髮族群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圖/TVBS
圖/TVBS

台灣北歐式健走協會秘書長楊正華:「我們準備好了嗎?」

跟上隊伍一起運動,裏頭幾乎都是銀髮族,步伐都很輕巧,也很有節奏,而且仔細看每個人的,基本配備就是左右手,各握著一支健走仗,使用起來還有一些撇步。

台灣北歐式健走協會秘書長楊正華:「往後撐蹬藉地使力,你就能夠撐起核心。」

這被稱為北歐式健走,不是只用雙腳走路而已,而是使用上半身,拿健走仗去推展,來讓身體往前行,增強肌肉的力量及靈活性,像是這位走在前頭,穿著橘色背心的男子,步伐相當從容,完全看不出來已經88歲了。

台灣健走先生丁桐源:「脊椎你就不會背(彎)下來對不對,不會駝背所以你可以防止駝背,(還)防止你髖關節跟膝關節30%的壓力,所以這是非常的重要。」

新北市長春里里長李傳傑:「兩隻腳走當中,你多多少少你還是會腳軟,或者有所吃力的地方,就像去年我們帶了91歲的里民,89歲這個都是80歲以上,我們到黃山去,到九寨溝去到日本去,但是有一個前提大家都要帶健走仗。」

圖/TVBS
圖/TVBS

揪團一起健走比較不孤單,走起來更熱血,而且根據波蘭醫學專家團隊分析,一群平均年齡超過65歲人士,長達21年的資料顯示,它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健康,運動能力和生活品質,而且降低運動中受傷的風險,另外日本朝日大學,健康與醫學系教授竹島伸生的團隊,也曾研究傳統走路重訓,以及北歐式健走三者之間的差異,發現北歐式健走對健康的,效益是最全面的,特別適合銀髮族。

記者周祐萱:「這種北歐式的健走方式,和一般的健走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它必須要使用這兩支的健走仗,它其實是源自於芬蘭,當初是為了要訓練滑雪選手,在夏天的替代方式,但是之後有醫師認為說,其實靠著這樣的運動方式,可以幫助運動者增加上肢的運動。」

復健科醫師簡祐民:「它上肢跟肩頸的活動會增加,有些人覺得如果說,上背痛或腰痛的病人,增加上肢的活動,他會覺得上背痛比較少一些,帕金森氏症他的步伐比較少,步行比較不穩,或是因為膝蓋疼痛,因為關節壓力比較大,或是疼痛造成的步態不穩,他們增加這兩支拐杖(健走仗),可以讓他走的比較穩,那平衡跟上下肢的協調性也會比較好。」

醫師也說這種走路方法,喚醒上身肌肉,增加能量消耗,從而達到更全面的心肺健身效果,再加上長者若膝蓋不好骨質疏鬆,健走時有健身仗輔助,也比較不會害怕跌倒的風險,在20年前就從北歐開始推廣到全球,甚至台灣現在還有協會推動。

台灣北歐式健走協會理事林鼎倫:「這個是最輕便的運動器材之一,但是它能讓全身都活絡到,每一個部份都可以,通常(運動)是膝蓋會受傷,那有這個等於是除以四,我們用四隻腳走路的意思,然後我們因為有運動,走出去外面心情愉快。」

但醫師也提醒,有些族群和姿勢,在北歐式建中活動中,要比較注意。

復健科醫師簡祐民:「如果說像手腕外側,他本身有三角軟骨受傷,或是支撐力或手腕關節有不適的,因為他這樣的使用會造成疼痛,那有些人因為這兩支助手,助行仗的使用會步伐會加大,步伐擴大的話會造成膝蓋壓力增加,會造成膝蓋疼痛所以就還是,雖然多了這兩支拐杖(健走仗)的行走,那膝蓋還是要注意一下。」

圖/TVBS
圖/TVBS

低強度運動,較適合高齡族群,但又不像傳統走路那麼隨意,還是有姿勢的要求,以及注意自己每踏出的步伐,這項從國外紅到台灣的健走方法,也為銀髮族想培養規律性運動,多了一項新選擇。

更多 TVBS 報導
上廁所總是「卡卡」?盤點便秘6大原因 壓力大也會不順暢
毛巾擰不乾打不開瓶蓋恐罹「這疾病」!醫:跌倒風險增
告別運動傷害!醫揭冬天「預防5原則」 天冷跑步也安全
除夕前後恐遭寒流襲擊!醫揭謹記「4招躲中風」:長者要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