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運看中國狼性與台灣人性

中國體操選手蘇煒德/圖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
中國體操選手蘇煒德/圖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

⊙蔡采紋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體操界的強權,從過往的記錄來看就包辦了不少體操奧運獎牌。也因此中國人們無不對中國體操隊寄予厚望,將體操視為中國的奪牌保證。但隨著2024巴黎奧運開打,這次中國體操表現卻不盡人意,中國體操代表隊蘇煒德因為兩次掉槓的失誤,被日本逆轉錯失金牌。然而,當他回到休息區後並沒有獲得教練或隊友的鼓勵與安慰,而是一個人落寞地坐在與隊友相隔三四個空位、最角落的位置,甚至在微博上被中國網友謾罵、網路霸凌,稱作是漢奸。

相比之下,台灣的奪牌熱門人選柔道選手楊勇緯、拳擊手黃筱雯、桌球選手林昀儒等人,雖本屆奧運與獎牌擦身而過,但台灣人對運動員的態度與中國人對運動員的態度大相徑庭。台灣對於選手的失誤、挫敗大多都是以鼓勵代替責備、理解並同理選手的心情。中國的狼性以及我國的人性,兩國之間的差異在這場奧運賽事對運動員的態度中能夠看出非常明顯的區別。

中國文革背景種下社會狼性的種子

中國的狼性從歷史脈絡看來是毛澤東文革時期種下的種子,當時毛思想推崇鬥爭、流氓無產階級的性格。這也是一種被中國官方鼓吹的意識形態,說白了就是弱肉強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是一個完全利己、仇外、欺善怕惡的性格。

文革時期很多參與的中國人民起初是為了爭取自身解放,而後卻慢慢演變為報復、發洩私憤,甚至對他人進行實質非人道的壓迫,或是在權力鬥爭中學會不擇手段。甚至毛澤東在文化大革命更曾說出「階級鬥爭是你們的一門主課」。原本期望可以呼籲團結多數,卻演變成鄰居互相批鬥、同儕相互競爭、孩子批判父母的時代。

說是為團結,文革反而宣揚了人們互相敵對、仇視,鼓動人們互相廝殺。因此,文革時期也可以作為中國推崇的狼性文化仇視他人、極度利己的觀念的背景。中國商人黃怒波也提到「文化大革命教會我這一代,想活下去就得表現得像狼」。在這脈絡下來看,也不難想像到當蘇煒德失敗,卻沒有任何一個人給予鼓勵或是安慰,甚至像是被團體拋棄,一個人落寞坐在角落的情況。

此外,民族主義與意識形態也是造成中國人對挫敗的運動員言語霸凌的原因之一。中國的民族主義盛行,原因在於操弄民族主義,以做為舒緩對內統治壓力,將內部內政造成的不滿轉移到外部,是鞏固中共政權的重要手段。從毛澤東主政時期一直到習近平主政,皆是如此。當共產政權成為中國民族主義的代言人,兩者之間的切換不僅為共產黨統治取得正當性宣稱,也可以藉此加強現有領導階級統治的力度,民族主義流入了中國人民的意識形態之中,當民族主義成為一切問題的解方,中國就更難以產生民主轉型,反而鞏固了共產政權。

中共的意識形態除了反對西方國家(美日等)、反對台獨藏獨外,同時也想在經濟上成為世界強國;在文化上發揚傳統與西方抗衡。這樣國家至上的意識形態,認為運動員的成敗與國際賽事的輸贏關乎國家的榮辱,運動員在賽事的成功是國家的成功;失敗則是國家的失敗。因此,當蘇煒德失敗時微博上的中國網友便群起圍攻,認為他讓國家蒙羞、覺得他是漢奸、要他滾回日本,這樣的社會氛圍與言語霸凌就是在中共意識形態與民族主義的環境中滋長。

教育體制與社會氛圍使台灣成為更溫暖的社會

其實台灣過去也曾經歷過對運動員相對苛刻的社會時期。相關原因與中國相差不遠,由於當時的歷史背景與極權、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色彩。在解嚴前,國民黨政府對內透過教育、控制媒體進行思想同化,框架出民族、建立「中華民國」的民族主義,這時期便與中國現在在實施的方式相同,為的是鞏固當時的國民黨政權。

而後到了1987年,黨外運動風起雲湧,再加上國際的壓力,國民黨才在內外壓下解嚴,台灣人民才獲得自由、從黨國思想中被解放,透過政黨輪替與民主洗禮,直到今日台灣人民才由鞏固單一立場的民族主義轉移到對台灣土地的認同,也漸漸回歸對「人」思考的本質。不再將運動員視為背負國家榮辱的「物品」,而是從「人」的角度思考,有更多的同理心,不論輸贏都給予最大的鼓勵並感謝他們讓世界看見台灣。

除此之外,台灣教育近年來提倡自由化、多元化與普及化,從過去的填鴨式教育開始轉為正視自我概念、轉為正視學習的主體。從過去的12年國教一直到108課綱,台灣教育提倡社會參與,為的就是培養學生同理心、團隊合作、與回饋社會的特質。甚至教育部也舉辦相關競賽(例如:智慧鐵人創意競賽)在競爭的同時也鼓勵同儕間的合作。從過去專注在教科書的知識、可以獲得多少成績、能上哪間好學校,現今除了學習以外,也同理他人的想法與辛苦、思考如何回饋社會。

雖然台灣在國民黨統治時期,歷經了與現今中國一樣的專制與獨裁統治,透過民主與教育體制的改變,現在的台灣人相對於中國人對於事物的看法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台灣人們同理運動員辛苦訓練的過程、也共感賽場上輸贏的喜悅與不甘、一起感動、一起落淚。台灣人民同樣選擇跟台灣運動員站在一起,也用人性的角度擁抱比賽結果,並鼓勵、感謝他們的努力與付出,而不是僅將運動員們視為是國家對外宣揚國力與民族主義的工具。

台灣將繼續用人性的角度支持運動員

台灣選手在奧運賽場上優秀的表現讓世界看見台灣,也展現了台灣體育的軟實力與背後所代表的精神與多元價值。光從歷史脈絡與現今的社會氛圍可以發現台灣與中國已存有巨大的差異,台灣作為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運動選手已經不會僅被視為國家奪牌的工具,而是回歸人本,注重運動員本身的發展與人格養成。

從奧運賽場上對人的尊重、同理運動員的辛苦訓練過程、甚至圍攻將運動員視為奪牌工具的觀點來看,台灣正一步一步走向與中國狼性相反、更加溫暖、自由且充滿人性的社會。

作者為台灣智庫研究部副研究員、陽明交大傳科所碩士

更多思想坦克的文章

巴黎奧運──衝突的協奏曲

國際拳總案:D日攻擊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