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績名列前矛到什麼都「無所謂」,受挫的孩子:反正考不好,爸媽就覺得「讓我補習是浪費錢」

胡展誥(未來Family作者)

他們經常會拒絕別人的好意與鼓勵,越鼓勵他往前,他就越用力拗在原地與你對抗。這也是為什麼身為家長或老師的你,在面對「無所謂症候群」的孩子時,經常會覺得十八般武藝都用盡了,卻總是吃閉門羹,覺得無力,有時候甚至會忍不住對他們大發脾氣。

陪伴失去目標的孩子

「我們班的婷婷交給你輔導吧,我對她已經無話可說,也無計可施了。」導師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臉上的表情相當複雜。「這學生我帶了快三年,該鼓勵、想得到的好話我都說了,但我真的幫不了她。」

導師說,婷婷的成績一向名列前茅,但升上國三之後可能隨著難度提升,成績開始下滑。剛開始還可以感受到婷婷試著補救,但後來成績急遽下跌,她不但在班上吊車尾,甚至在課堂上聊天、發呆,就連給她補考的機會,也是草草寫一寫就趴在桌上睡覺。

「這次補考是還是為了她和幾個同學特地舉辦的!沒想到她不但隨便寫,當我提醒她的時候,她還跟我說:『我沒關係,你照顧其他同學就好。他們比較重要。』」

導師的語氣裡,有難掩的無奈與失望。

下一節課,婷婷準時來到我的諮商室。她的穿著乾淨整齊,臉上掛著一抹尚未褪去的睡意。我才自我介紹完、準備說明諮商的用意時,她就告訴我:「我無所謂啦,老師你不用特地輔導我。」

果不其然,婷婷的反應跟導師描述的差不多,也跟我先前遇到的某一群青少年相當類似。我常常把這群孩子的行為反應稱之為「無所謂症候群」。這類型的孩子並非能力不佳,但他們對於生活似乎失去了動力,對未來沒有希望感,對每一件事情都顯得無關緊要。無論你怎麼鼓勵、刺激、責罵,他總是一副淡定的樣子、不冷不熱地回應:「無所謂啦!」

面對這類型的孩子,該如何幫助他們呢?

「無所謂」其實裝載了滿滿的挫折

「無所謂」所隱含的訊息是:這些事情我不在意,也覺得沒關係了。因為不在意,所以不想再做任何嘗試、不想採取任何行動。

他們經常會拒絕別人的好意與鼓勵,越鼓勵他往前,他就越用力拗在原地與你對抗。這也是為什麼身為家長或老師的你,在面對「無所謂症候群」的孩子時,經常會覺得十八般武藝都用盡了,卻總是吃閉門羹,覺得無力,有時候甚至會忍不住對他們大發脾氣。

有時候,孩子甚至藉由證明你的策略都是錯誤的、無效的,來間接告訴你:「不要再管我了,這一切都是沒用的。」這會讓你以為他們是因為不信任你才拒絕你的幫忙,或者刻意把事情給搞砸。事實上,他們真正不信任的人是自己。你的鼓勵聽在他們的耳裡,就像要逼迫他們去面對更多的挑戰與挫折。

無所謂症候群的孩子缺乏行動的勇氣,他們拒絕冒險,因為他們每一次的嘗試與行動,都可能會重複經歷過去失敗的經驗。他們並不是一群沒有嘗試就退縮的膽小鬼,實在是過去的屢戰屢敗太辛苦了,讓他們對這種負面的感受變得敬謝不敏。

透視無所謂的真面目

無所謂症候群的孩子的行為模式像是:

‧對於逐漸下滑的課業成績呈現消極的態度;對於他人的建議與鼓勵採取被動配合或拒絕的姿態。

‧對生活中的大小事表現出刻意放棄的態度,他們會極力避免各種挑戰,甚至也逃避可能會成功的機會。

‧學校與家庭的日常生活出現各種拖延行為,導致進度落後、失約、錯失良機等現象。

「胡心理師,可是我們家的孩子不一樣。他是真的一副無關緊要的德行,根本沒有你提到的那種受傷或挫折的樣子。」

是的,我相信孩子呈現於外的樣子很可能是你所形容的那樣,不過,可別被孩子的樣子給「騙」了。與「無所謂」這三個字一樣,他們表現於外的鎮定與率性,也都不是發自內心的。

沒有人不希望自己能夠過得好,除非他無論怎麼努力都辦不到。

如果已經努力了卻還是無法達到他人或自己的期待,內心難免會有自我懷疑、挫折,甚至羞愧,這時候如果還在別人(尤其是父母或師長)面前表現出脆弱的樣子,會不會又換來一頓責罵、嘲諷?或者,是不是又要被提醒「再努力一點」?

「那應該很丟臉、很麻煩吧?」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的情境發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假裝自己一點都不在意。無所謂的孩子心裡經常是這樣想的。

藉由放棄努力來避免挫折

讓我們將婷婷的案例放進「失衡與補償」的脈絡來討論,深化對她的理解。

由於課業份量增加、難度提升,婷婷在學習方面逐漸落後進度、成績下滑,這件事情讓婷婷的內在產生失衡,包括對成績退步的焦慮,排名落後他人的自卑,以及被父母責備的委屈。

為了緩和內在的失衡,婷婷也曾經採取過積極的方式:認真聽課、努力解題。由於努力了一段時間始終不見成效,加上過程中重複失敗累積的大量挫折感,為了讓自己好過一些,後來她選擇了另一種策略:藉由「迴避覺得困難的任務」與「不要太努力準備就不算是真的失敗」來減輕內在失衡引發的不舒服。

這種「不要努力就不算真的失敗」是許多高中生與大學生常見的心態。如果努力念書還被當掉、落榜,就代表自己的能力不好。但如果考試成績不理想是因為「沒有認真念書」,就不需要將失敗歸咎於個人能力不佳,純粹只是不夠努力而已。

我們來整理出婷婷在課業上經歷的事件與心理歷程的變化。

一、外在事件:功課難度提升、作業量增加,導致課業退步。因課業退步被父母責罵。

二、引發內在失衡:覺得丟臉、自卑、委屈、無力感。

三、補償:想要減少自卑感、維持自我價值

四、正向行動:起初婷婷選擇更認真聽講、努力解題。

五、結果:不幸的是,努力並沒有幫助婷婷扭轉窘境,且努力後的失敗讓內在的失衡更加嚴重。

六、負向行動:上課睡覺、考卷隨便寫、拒絕繼續補習、拒絕認真讀書。

七、結果:被大人責備,不過就算考好也會被罵,所以沒什麼差別。可以維持自我價值。不是能力不好才考差,純粹是因為沒有認真讀書。

成為受挫孩子的盟友

受挫的孩子就像負傷的士兵,身為盟友的你,當務之急不是推著他們趕緊上戰場,而是先待在他身邊,陪他一起面對這個讓他受傷的環境,慢慢療傷。

我知道,當孩子說出「無所謂」這三個字時,聽在你的耳裡肯定又心急、又難過,但那其實是他用來保護自己免於繼續受傷的防護罩,而不是用來傷害你的武器。千萬別讓這三個字擊敗了你,因為,孩子也正在被這三個字折磨著。每一次當他故作輕鬆地說「沒關係」時,也同時在批評自己「真是一個沒用的人」。

身為大人的你必須耐住性子,才有機會陪伴孩子度過這道關卡。

這道圍牆雖然保護了他,卻也讓他被囚禁在受限的範圍裡,難以跨出冒險的腳步。看在你的眼裡會覺得惋惜,但對一個受傷的孩子而言,只要能夠不讓自己繼續受挫,哪怕是要用身上僅存的一絲力量來交換,也在所不惜。

想要幫助這個孩子,請不要急著拆掉他的圍牆,不要禁止他說無所謂這三個字。當然,我們的目標是要帶著孩子跨越這道困住他的牆,不過,不是要用力推他推出去,或逼跳牆。我們的目標是讓他不再害怕靠近這堵牆,重新長出能跨越圍牆的策略與勇氣。

與孩子的挫折感對話

你可以坐在孩子的身旁,一起聊聊讓他感到挫折的事情是什麼、他在受挫的過程中經驗到什麼。請記得「一次做一件事」的原則:聊天的重點是理解,而不是急著要改變孩子的想法。

接下來,我示範一段與婷婷對話的歷程:

「我聽到你說,你覺得無所謂了,對嗎?」我問婷婷。

婷婷看了我一眼,沒有回應。

「我很好奇,這個『無所謂』從什麼時候出現在你的生活當中?」

「什麼?」婷婷有些困惑。我猜,她大概覺得很奇怪,因為從來沒有人會去討論這個「無所謂」是什麼。

「我聽老師說,你不是一開始就會說『無所謂』,好像是國三才開始。你有印象這個『無所謂』,是什麼時候開始找上你的嗎?」

「大概是……就像導師說的,國三吧?」

「哦……然後它就像是你的好朋友,經常出現在你的生活中。」

婷婷露出有些尷尬的微笑。

「它是在什麼事件之後冒出來的呢?」

「我覺得應該是上學期吧。」

「上學期就突然冒出來了。」

「其實也不是突然冒出來,好像之前斷斷續續就有出現,只是上學期開始變得比較明顯。」

「每次當這個『無所謂』出現的時候,如果它會說話,它都對你說什麼呢?」

「它就說……沒關係啊,這樣就好了,不要太認真。」

「不要太認真,哦……所以你以前好像滿認真的,認真到連這個『無所謂』都看不下去了。」

婷婷低下頭,臉上的微笑不見了。

「剛剛我提到你以前很認真,你好像想到了什麼,可以告訴我嗎?」

「以前算是認真吧。就是會很用功念書、去補習班上課。」

「原來你說的認真是指在功課方面的認真啊?」

「嗯……」

「想起以前那個在課業上很認真的自己,你有什麼想法呢?」

「我覺得很白痴,也很浪費生命。」

「好像那些年的認真,反而讓自己受委屈了?」

「考得好也沒用啊,只要不是滿分就會被罵;考得不好就不用講了,說什麼讓我去補習是浪費錢。」婷婷語氣加重了一些。

「爸爸媽媽的回應,好像讓你有些受傷?」

「還好啦,反正他們也不覺得我重要。他們眼中只有考試成績重要而已。我也希望讓他們有面子啊,問題是功課真的太難了,每天都有寫不完的作業。還沒讀完就要考試,才剛考完又要教新的進度……」

「雖然壓力很大,你還是努力撐了一段時間,是嗎?」

「後來就撐不下去了,我就說,那乾脆不要再補了,不要補就不會浪費掉他們寶貴的錢。」

「哇,你這句話一出口,肯定被罵慘。」

「靠,你怎麼知道?」

「拜託,你只要面對兩個家長,我每天都要面對不同的家長耶。」

我們兩個相視而笑。

「反正都會被罵,乾脆不要太認真念書、不要太認真聽他們說的話,心情反而比較好。」

「有時候認真準備卻考不好,然後又被罵,應該更難受吧?」

「本來就是啊。」

這一段對話的步調,對於想要趕快提升孩子念書動力的你而言,是不是覺得有點慢呢?可是在與兒童和青少年對話時,有時候像這樣放慢腳步是有必要的。

我沒有責備婷婷的態度,也沒有急著要她拋棄「無所謂」,這麼做並不是覺得念書不重要,也不是因為要扮白臉,而是因為這些事情已經有很多人對她做過了,這些策略如果能夠奏效,她也不會被老師轉介到我這邊來。

在這一段對話中,我選擇先用放大鏡細細觀看這個「無所謂」,進而發現無所謂的背後裝載了滿滿的挫折感。

陪伴孩子時,你可以這樣提問

我在與婷婷的對話中應用了幾個重要的句子:

‧「『無所謂』什麼時候出現在你的生活中?」:暗示這個態度是因為某些事件而起,而不是婷婷的本性。我將「問題」與「孩子」兩者分離,減少孩子內在的無力感。

‧「它就像是你的好朋友。」:孩子因為這個無所謂已經遭受過許多指責,在這裡,我暗示著無所謂其實也為孩子帶來一些好處,所以才叫做好朋友。避免孩子覺得被貶低。

‧「如果它會說話,它都對你說什麼?」「你好像想到了什麼,可以告訴我嗎?」:鼓勵孩子思考、並且練習為自己發聲,讓內在的想法或感受有機會被聽見。提供孩子被接納、被理解的經驗。

‧「所以你以前好像滿認真的。」:無論孩子現在是否認真,至少他曾經認真過,也代表孩子具備認真的態度。透過這句話,我向孩子傳達「你曾經認真過,你是有能力認真的」的相信,藉以提升孩子的能力感。

‧「你的心情怎麼樣呢?」「反而讓自己受委屈了。」「應該更難受吧?」:聚焦在情緒層次,提供孩子被同理的經驗。

幫孩子找回行動力,先從療傷開始

婷婷表現於外的行為,是在課堂上睡覺、學習態度消極懶散、拒絕補習,這些行為導致她的成績持續下滑,也讓關心她的導師與爸媽相當不能諒解。這些描述都沒有錯,但也都只能反映出她的表面行為,卻無助於療癒她內在的挫敗感,也無法提升她想要持續前進的動力。

看到這裡你應該可以清楚了解,很多時候大人看到的「擺爛」,其實只是孩子用來維護自我價值的方式。每一個你要她更努力、更進步的提醒,都像是要把她再次推進挫折裡。

想要幫助這類型的孩子,先別急著「要孩子趕快抵達目標」,而是陪伴孩子釐清「無所謂」背後的故事,理解他在前往目標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先照顧孩子受傷的情緒感受,才可能幫助他們長出重新冒險的勇氣。

摘自 諮商心理師胡展誥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遠流出版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