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戶外活動走出喪母低潮 森林系教授:大自然就是最好的人生教室

上山下海,用VR、電腦遊戲教學,他的課堂堂爆滿。他是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余家斌,喜歡戶外休閒活動,但因為自己的故事,除了玩,他更重視「安全」。

大學就是「運動組」 休閒活動是最好的生活調劑

「我教的是森林遊樂,天天待在教室不是很奇怪嗎?」余家斌身材高挑、皮膚黝黑、留著性格鬍子,渾身充滿大自然的氣息,熱愛衝浪的他忍不住吿訴記者,很想在辨公室牆上掛衝浪板。他帶學生登山、溯溪、泛舟,用電腦遊戲《模擬城市》讓學生規劃自己的森林遊樂園。

大學就讀台大農經系,他坦言,上大學後就沒什麼在讀書,自嘲是系上的「運動組」,每天都打球、往戶外跑,也因為愛戶外活動,所以研究所畢業後,到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念了觀光休閒研究博士學位。

很多人覺得往戶外跑,很累、很熱,但對他而言,休閒活動是一種調劑。研究所畢業後他工作了4年,當過業務、顧問、開新創公司,工時長又累,所以很期待每個週末,他會起個大早到金山或是烏石港衝浪,「朋友都會問說,在海上划水3、4個小時,只享受那十幾分鐘衝浪的快感,有什麼好玩的?」

(余家斌熱愛戶外活動,尤其是衝浪。圖片來源 / 余家斌提供)

他笑說,這是推掉週五晚上同事邀去喝酒、跑夜店的好理由,而且出去玩就是追求那份感覺,「想到明天要放假了,是不是會很興奮?開車往郊外的路上,心裡會很期待,好像什麼事都可以暫時拋在腦後,而衝浪的當下,世界彷彿只有你跟海洋,」他說,每次衝完浪開車回家,臉上、鼻子都是海水的味道,覺得很舒服。而休閒活動也帶他度過人生的低潮。

家人驟逝深䧟低潮 戶外活動讓他暫時忘卻痛苦

大四那年聖誕節,他突然接獲噩號,摯愛的母親在山上健行時不慎跌落谷底驟逝,他完全無法接受,彷彿靈魂瞬間被抽掉似的,即使現在事隔多年,回想起來仍是怵目驚心的痛。

歷經驟變後,他回到高雄讀研究所,人生陷入低潮。他回想到當時「高雄那麼熱,晚上睡覺卻覺得好冷,情緒起伏很大,加上課業壓力、新環境不適應等等,醫師說可能是躁鬱症。」

就在那時候,認識一位加拿大的朋友,教他衝浪,讓陷入情緒低潮的他慢慢地覺得好像有事情可以做。而且在戶外活動的當下是很專心、能抽離日常生活的煩惱,「現在不知道痊癒了沒,但我已經接納這是人生中的一部份。」

而在1997~2006年、出國念博士前,每年母親的忌日,他都會帶著香、水果到奧萬大,爬山2個小時到母親失足的地方、去跟她講講話,「那時候我考上博士班,我還帶著錄取通知給我媽看。」

準備研究所考試期間他回到高雄老家,似乎是上天的安排,「大學很少回家,而且在台北也可以準備考試。但或許冥冥中自有定數,我回到高雄,在她走前2、3個月能陪到她,這是唯一欣慰的地方。」

因母親意外 他授課首重戶外安全

痛失摯親的遺憾化成殷切叮嚀,多年來他在許多年輕學子心中埋下户外安全的種子,期待守護更多生命。余家斌說:「我的課很簡單,就是學習戶外安全,第二就是體驗大自然後,希望學生打從心裡愛上大自然,也能從戶外活動中得到支持自己的力量。」

(余家斌的課程內容十分多元,帶學生爬山溯溪。圖片來源 / 余家斌提供)

在課程中戶外安全是他最強調、也是帶學生出去上課最重視的事物,「這是母親給我的功課,」他說,一個班20位學生,教30年會有600位學生,只要他們從課堂學到戶外安全的知識能夠幫助他們不出意外,而且把相關的知識傳出去,能減少更多的遗憾與眼淚,對他來說就功德圓滿了。

「這是母親給我的功課,做這些事,比較像是我的救贖,」他幽幽地說,如果有機會的話,希望能用VR製作戶外安全教材,推廣到國中小,讓大家從小重視戶外安全。

把握7原則 快樂進山林安全回家

台灣背山面海是戶外活動的好地方,其中60%都是山林、可及性高,但能快樂出去、平安回家才是最重要的,「別以為只爬郊山不會有危險。爬郊山出意外、迷路,需要去救援,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余家斌感嘆。

他強調,戶外活動看似容易,實則卻不簡單,不是包包、水、食物帶著就往山林跑,而是要有先備的知識和概念。他也提供一些簡單的原則:

1.戶外活動最大的風險是沒有風險意識,審視自己的能力,充分準備才能快樂出門安全回家。

2.即使是爬郊山或健行等短時間活動,都要讓家人或親友知道;手機也要充好電。

3.衣物、裝備要準備好。「不要穿球鞋就去爬山,不要以為爬郊山就不用帶食物或裝備。」山區氣候多變化建議衣物與裝備需要準備好,隨身可以帶大塑膠袋和巧克力棒,前者在下雨時可以防雨、防失溫,後者則可以快速提供能量。

4.量力而為,體力不夠就返回。

5.初入山林者,選擇有人管理的國家公園或旅遊景點。

6.無痕山林,到山林不要干擾自然生態,也不要干擾他人。有人會帶收音機放音樂邊爬山,或爬山時大聲喧嘩,都是不對的。也不要隨意餵食和採集野生動植物;垃圾不落地,「果皮就是最大的迷思,很多人覺得它是有機肥、自然可以分解,但在被分解前就是垃圾,且海拔度愈高氣溫越低愈難分解。」

7.建立基本的動植物知識,了解哪些有毒或危險的動植物;以及學習戶外急救與自救的知識。

延伸閱讀:

韓國斥資發展「森林療癒」 走進大自然提升身心質量

經常接觸綠意 罹病和死亡風險至少低12%

走進森林的10個好處 助身心更提升!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