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狗到高雄:是京都還是東京造就了高雄之名?

台灣的南方大城高雄,從2018年起再度成為政治熱區。到了2020年補選市長時,因為政治人物的地名超然解釋,再度掀起地名由來討論。然而,原名打狗的高雄,無論是從京都的高雄山,或是東京的高尾山,取名都各自有其觀點。放在今日討論,則是更生趣味性。

高雄百年京都也慶賀


在高雄百年紀念儀式上遠端現身的門川大作(筆者提供)

2020年9月1日,是高雄市從「打狗」更名為「高雄」的百年紀念日。為了慶祝,高雄市立博物館特別打造了全新的常設展,並舉辦盛大的開幕典禮,典禮上,日本京都市長門川大作,以及京都右京區長北川洋一特別跨海拍攝一段影片,向全場滿滿觀眾,恭賀這個屬於「高雄一百」的好日子。

為什麼是京都市長及右京區長聯袂祝賀?因為在京都右京區有一座「高雄」山,在一百年前高雄改名時,當時治理臺灣的臺灣總督府選了這個與高雄原名「打狗」(Takao)日文讀音相同而漢字不同的名字,成為高雄全新的名稱,日本雖然還有其他地方叫做「高雄」,但以京都右京區高雄山最為有名,所以一般人都認為高雄之名就是來自京都。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常設展開幕時京都市長門川大作隔海捎來祝福(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在2020年的高雄市長補選中,高雄之名由來也被討論過,曾有人說高雄的命名是希望此地「又高又雄」,瞬間將高雄地名炒熱,教育部也立即在臉書中推出「歷史小教室」,說明高雄原名「打狗」,是當地馬卡道族語的閩南語音譯,因發音接近京都附近的高雄山(Takao),後來才被改名為「高雄」。可見京都之說也被官方認可。

實際上,當初臺灣總督府為何將「打狗」改成「高雄」,並沒有官方的正式說明。一百年前的改名,背後因素是臺灣地方制度的大變動,原本臺灣最高行政區域是「廳」治,經過長期討論及規劃後,臺灣總督府於1920年8月10日以府令第四十七號公佈新的行政區域調整,將原來12廳改制為成五州二廳,並從9月1日起正式實施。

五州二廳以西部為主的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以及東部的花蓮港廳、台東廳。除此之外,隔了一個月的10月1日,也首次有台北、台中、台南三「市」的成立,這可說是臺灣行政制度改變最大的一年。

日治時全新誕生的高雄州

在上述五州二廳中,相較其他早已有雛形的台北四州,「高雄州」變化較大。高雄州面積大約是今日的高雄市及屏東縣,與清代「鳳山縣」吻合,但從清代以來,行政、經濟中心均在今日的鳳山,此次改制不僅政經中心由「鳳山街」移至靠近高雄港旁的「高雄街」,連行政區名稱也由「鳳山」變成了「高雄」,因此高雄市政府將此次改制更名視為大事,在2020年滿百歲之際,全市動員慶祝「高雄一百」,活動還將維持整整一年,直到2021年。

1920年更名的行政區域不僅僅是「高雄」,臺灣總督府除了改變行政區域,同時也針對全臺當時被認為不雅的地名進行更名,新名的取法規則是將原有地名尋找音近的漢字取代,亦有使用地景為名,或地名簡化並賦予日本風味讀音等等。因此,除了「打狗」變成「高雄」外,「打貓」也變成「民雄」、「阿緱」變成「屏東」,「蕃薯寮」改為「旗山」等。因此今年不只是「高雄一百」,也是「民雄一百」、「屏東一百」,只是其他地方都沒有慶祝,當地居民自然也不清楚這段歷史。

但「高雄」名稱究竟是不是來自京都呢?歷史學上有種說法叫「層壘造成的歷史」,就是很多事情,在日積月累後,日後的解釋取代了最早的源頭。因此要了解這個問題,就該正本溯源,從事件起源找起。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於「高雄」之名出現的100年,官方推出新的大高雄常設展(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高雄語源由來狀說紛紜


1920年9月1日行政區域調整,高雄州含括今日的高雄與屏東兩縣市。(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有關「高雄」這個名字,日治時期的官方文書中多記載高雄之名為打狗改名而來,然而,究竟新名如何而來,並無過多之解釋。1923年松本朝吉在《臺灣見聞錄》提到了內地人稱「高雄」為「タ-ク」是錯誤的,應稱為「タ-カ-才

」是真實的,但僅針對發音之名進行解釋,「高雄」從何而來則無說明。最早對「高雄」語源提出說明,則是遲至1939年第六任高雄市長宗藤大陸。


日治時期高雄市尹宗藤大陸(1937~1940,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宗藤大陸在1939年6月3日《台灣日日新報》中的隨筆〈高雄市とその語源〉中提到,原先1920年臺灣總督府地方課長水越氏提議將打狗名稱改稱為「高尾」,因為「高尾」與「高雄」讀音也相同,而且這個地名在日本本土也有,但因「尾」不是好的名詞,最終則改取了讀音相同,然而有「高躍雄飛」涵義的「高雄」之名。

由於作者是當時擔任高雄市長的宗藤大陸,因此具有一定的公信力。有趣的是,按照宗藤大陸的說法,幫高雄命名者是總督府的地方課長水越幸一,他按照「タウカウ」(Takao)之音尋找的地名其實是「高尾」,而不是「高雄」,後來因為「尾」在中文的意思並不好,所以改了中文意思較佳的「雄」。


宗藤大陸於臺灣日日新報發表關於高雄地名的源由(資料來源:臺灣日日新報,筆者提供)

如果宗藤大陸所述為真,當初高雄想要取材的地名其實為「高尾」,日本最知名的「高尾」為位於日本東京八王子市的高尾山。恰巧的是,高尾山所在的八王子市,在2006年已與高雄市締結姊妹市,是個與高雄相當友好的城市,兩地首長也都時常互訪。

高雄源自京都仍是目前被大家認可的說法,其中關鍵人物是當時擔任總務長官的下村宏。下村宏最有名的事蹟是1945年8月,當昭和天皇決定要投降,他瞞著鷹派軍官,負責錄製天皇接受投降的「玉音放送」,並將錄音黑膠唱片偷偷運送至各地播放,讓日本免於更多的傷亡。


1920年8月,臺灣總督府以府令第四十七號,公布臺灣州廳管轄區域位置(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府報第2177號,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1920年當打狗改名為「高雄」,鄰近的打狗山也更名為「高雄山」,恰巧與京都市右京區賞楓勝地「高雄山」同名。行政區域調整為總務長官下村宏規劃辦理,相傳下村宏非常喜歡京都,所以才借京都的賞楓勝地「高雄」之名用於打狗,但此一說法,我們一直未能找到證據,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典藏有日本國會圖書館下村宏在臺灣期間的日記,但在日記中,也找不到下村宏關於此事的記載。而高雄山之名,後來也因1923年裕仁皇太子登上高雄山上,被更名為「壽山」,以作為行啟紀念。

京都?東京?各有說法


日本統治時代曾任台灣的總務長官下村宏(左)與高雄市過去市徽(1924-1945),取自片假名的「タカ」

除了下村宏,當時總督田健治郎也有類似的故事,就是田健治郎在臺灣大規模更名時,因為喜歡京都,所以把打狗改成高雄。只是這說法極可能只是將下村宏的名子,改成一位官階更高的田健治郎,同樣沒看到相關的史料。

所以高雄的名字究竟是來自京都?還是來自東京?命名者是臺灣總督府地方課長水越幸一,還是他的長官下村宏,甚或是總督田健治郎?這個問題在直接史料出現前,可能很難有準確的答案。

實際上,1920年的臺灣地名大更動並無一定得遵守的遊戲規則。同樣是日本已有的地名,有的是像「打狗」取其同音的「高雄」,有的則是像「錫口」取其景色相同的「松山」,更多則是與日本地名毫無關連,如「阿緱」改為「屏東」,其中的源由,有待歷史學者一一釐清。當然,也有可能像高雄的例子,很難說清楚。

這些地名問題固然讓歷史學者傷透腦筋,但台日共有的地名,卻造就了許多新的話題。例如台日兩地的松山都有機場,也就有了全球首例的同名機場對飛。2014年時,台灣交通部觀光局與日本觀光廳合作,以台日之間32個同名火車站為主題,設計出一連串觀光活動,同樣大受歡迎。這種「同名」的趣味性,相信也是讓臺灣高雄與京都高雄交流時,格外引人注目的原因,或許在「同名」的推波助瀾下,兩地可順利締結為姊妹市,相信這也是兩地民眾都樂見的結果。

標題圖片:過去日本時代的高雄市役所,現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王御風 [作者簡介]

王御風,1966年生,高雄科技大學博雅教育中心副教授,現借調服務於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擔任館長。成功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職媒體、出版社、社區大學,著有《從淺野到台泥:臺灣第一的水泥廠》、《鳳梨罐頭的黃金年代》、《和風吹撫的港市:打造高雄日人的故事》、《一本就懂台灣史》等書,希望能將台灣歷史的故事,透過文字、影像等方式,傳達給各地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