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搖搖欲墜到第一品牌 中山工商贏得11次辦學冠軍

僑生專班案例〉制度一條龍,口碑傳千里

高雄市大寮區中山工商,從僅有47名學生的學校,如今已是僑生班第一品牌,證明私校只要認真辦學,不會輸給公立學校。 

近年來,3年高職畢業銜接4年科大的「3+4僑生技職專班」(簡稱僑生專班),陸續傳出仲介買學生等負面新聞。但位於高雄市大寮區的中山工商卻不受影響。全校學生9465人,有665位東南亞僑生,儼然是個小聯合國。

占地8甲的校本部,下課後充滿孩子們的歡愉笑聲,除了本地學生,還有緬甸、泰國、越南、印尼、柬埔寨、馬來西亞僑生。董事長陳國清說,「僑生融入校園,已成為中山一道美麗的風景。」

創校62年的中山工商(前身為中山中學)於1976年開辦三個月上課、三個月實習的輪調式建教班,全盛時期建教生達4000名,占全國1/7,所以當政府於1996年擬辦理僑生建教班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中山。

「當時台灣學生充沛,同仁都反對經營僑生班,沒想到現在卻變成中山最大的特色,」陳國清回想過去,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22年來,中山從僑生進入校園、企業實習到畢業後對接四年科大、出社會工作,已全部配套完成。

每年7、8月,中山會讓僑生先上中文課,9月開學再依國英數測驗程度分級上課。另外,為培養學生第二專長,免費加開餐飲、汽修、美容美髮以及多媒體課程。實習處副主任廖家新說,這些都是徵詢學生意見而開的課,深受僑生喜愛,越南女學生特別想學美髮美甲。

由於東南亞的民情風俗、飲食習慣不同,校方會加以導正。例如東南亞盛行「亞洲蹲」,習慣蹲在地上吃東西或聊天、等車;而印尼人則用手抓飯吃,校方會教導他們坐在餐桌吃飯。

學生、教職員宛如一家人

多數學生也不習慣台灣飲食,校方會根據學生需求到處找辣椒,再請餐飲科老師試做,終於完成他們家鄉口味的辣椒,放在餐廳供大家使用;而柬埔寨學生則嫌菜的口味太淡,老師自掏腰包買醬油讓他們沾用;甚至還改裝餐廳電線,方便學生用電器做簡單的家鄉食物。

為了讓離鄉背井的16歲少年快速融入台灣,中山首創教職員一對一認養制度,週休時帶孩子回家一起生活。現在僑生共19班665人,教職員不夠分配,改為處室、群科認養,老師也可個別認養。

有一次,僑生組長陳文鎮發現一位女學生經常胃痛,無法正常上課實習,他了解實情後才知學生因父親工廠倒閉又遇上水災,將實習的錢全寄回家,常常餓肚子。老師幫忙支付餐費並告訴她身體健康才有辦法讀書。後來,這位學生不僅繼續升學,大三還被實習工廠選為儲備幹部,目前在正修科大讀研究所。

中山對學生的日常管理也很嚴格。參觀過僑生宿舍的人,很難想像那是16歲少年的房間,棉被折疊方整,書桌一塵不染,拖鞋、球鞋一字排開,後陽台充當曬衣場,學生自己洗衣、晾衣服,簡直跟軍中宿舍別無兩樣。

住宿上課也要遵守規定,週一至週四不能離校,週休會舉辦文化旅遊或到佛光山等地當志工。如果想打工,僅能運用週五下課及週六、週日,且必須到學校推薦的單位,週五、週六晚上9點前要回校,週日提早到8點;每三個月到企業實習時,必須統一住宿,學校會派老師駐廠24小時照管。

每年春節前,學校會舉辦春節聯歡活動與圍爐,董事長、校長、主管與教職員都會參與。今年在元月28日舉辦,席開30幾桌,並邀請僑委會長官與產學合作科大及企業參與,廠商也大方提供手機、平板、隨身碟等抽獎禮品,幾乎人人有獎。

經過三年相處後,不少學生與教職員變成家人。校長林昭億分享點滴故事,一開口就停不下來:早期老師到緬甸、越南招生,有學生家長翻山越嶺從鄉下抓雞到城裡送老師,雞對農村來說極其珍貴;四年前,泰國的畢業校友、現為曼谷上市公司LED BIG的總經理板有竹,當他以前的班導師許瓊文到泰國招生時,全程招待陪同;去年2月,中山老師的兒子娶媳婦,還有學生從緬甸回台灣參加婚禮……。

陳國清不諱言,建教班學生很珍惜拿獎助金到台灣念書的機會,比本地生更有競爭力,累計至今入學僑生達1900多名,有近1000名畢業生,很多人回到僑居地,不是擔任政府要職、專科學校老師、創業當老闆,就是企業主管。

從在校生談話中也能感受孩子的轉變。今年高一的電子科學生陳貴添家住越南胡志明市,爸媽到高雄探望阿姨時,順便到中山參觀,看上學校的辦學績效,幫兒子報名。

陳貴添原本就想出國體驗,就讀後發現教育環境好又有紀律,還半工半讀存2萬台幣寄回家。「媽媽很高興我獨立自主,跟我說回越南時,想要什麼都犒賞我,」中文流利的他眉飛色舞分享。

認真辦學 好口碑傳遍海外

同為高一的越南僑生何源俊笑說,以前整天只想玩不愛讀書,就讀中山的姊姊一直鼓勵他來台灣,來了才發現比想像好,「學校管理嚴格,上課、實習很充實,幾乎沒時間玩了。」這是他最大的收穫。

另一位來自印尼的高二生林群妮很特別,今年20歲的她從小熱愛中文,原本中文補習班老師建議她去中國大陸讀大學,她因參加中山的招生說明會,又上網觀看許多影片,決定到台灣重念高中。「台灣學經歷對我是加分的,有機會到台灣念書很惜福,」她感性地說。

今年高三的余佳佳(印尼僑生)與徐玉燕(越南僑生),也是透過學長姐介紹而來,她們很慶幸可以不讓爸媽擔心完成學業。余佳佳決定直升正修科大,徐玉燕由於年紀較大,21歲的她已找好工作,要回越南上班。

讓陳文鎮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到馬來西亞招生時,有位僑生被媽媽帶去現場聽說明會,從頭到尾只顧著打電動。但這位學生來台念一學期回家過年時,主動將房間整理得乾乾淨淨,媽媽大為吃驚,跟老師說,「家裡根本不用請佣人了。」

累計幾十年來,中山共贏得11次中國工程師協會「產學合作績優單位」高中職冠軍,連台師大機電系教授鄭慶民都說,中山的行政、組織健全,有一套行之多年的制度,辦得有聲有色。

早期中山的僑生專班率取率僅20%,比考大學還難,由於建教成效好,在緬甸、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僑居地建立口碑。每年透過校友及家長推薦,資訊科、電子科專班年年額滿,學生數為全國高中職第一名。

不過這兩年來,教職員卻有深深隱憂。不僅台灣少子化嚴重,華僑生育率也降低了,多數只生1、2個。近幾年大陸又加入搶僑生行列,開出全額獎學金,中山正未雨綢繆,往其他地區招生。

中山從搖搖欲墜的47名學生,到如今僑生班第一品牌。1974年,當時26歲就到校的陳國清一路從老師當到校長、董事長,見證台灣技職體系的發展。他語重心長說,中山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私校只要認真辦學,絕不會輸給公立學校。

中山工商

創校時間/1957年設立中山中學,1975年改制中山工商

校長/林昭億

學生總數/9465名

僑生人數/665名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