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刊看1989年運動論述和組織(一)

北京校園裡學生們抄寫大字報,有些大字報是外地來京的學生書寫的。(1989.4.28 六四檔案)
北京校園裡學生們抄寫大字報,有些大字報是外地來京的學生書寫的。(1989.4.28 六四檔案)


理解1989年民主運動為何成為中共建制到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反抗運動,那麼觀察民刊對運動的論述和組織是一個重要的視角。本篇討論1989年運動論述和組織,下篇將討論這些論述的問題和缺陷。

本文討論的民刊包括大小字報、傳單、民間報刊和其他出版物。民刊是影響社會觀念變化和推動近現代變革的重要媒介。

在1989年運動中,民刊的運動論述承繼了1980年代中後期大字報論述對學生運動的影響模式。大規模出現大小字報,論述了以實踐公民權利的方式實現民主。隨後學生上街示威。

1989年運動民刊中有更多元的論述,擴大了社會階層、族群、代際和地域的參與,這也是運動有持續性的重要原因。

從北京地區民刊看1989年運動和組織論述可以分為九個階段:運動序曲,爆發與初始階段,遊行靜坐與自治組織,拉鋸戰,持續階段及串聯開始,絕食、佔領廣場上的自組織,反戒嚴、大規模串聯 、四君子絕食,和平阻止軍隊入城和清場對峙軍事鎮壓,六四後的反抗。

1. 運動序曲

1988年知識界在不同媒介中討論五四七十週年的遺產,這與大學校園中的自由論壇和沙龍互動,形成了民主與科學的傳播話語。1989年1-3月,知識界四次接力公開信,要求釋放政治犯,承前啟後擴展了空間,打通了境內外傳播管道,也激勵了高校學生繼續醞釀紀念五四運動70週年的行動。這四次公開信複印後,由高校學生在北京高校校園和其他場所張貼。香港雜誌刊登這四次公開信後,以油印方式傳回中國大陸,外台中文廣播也有相關報導。這類製作和傳播方式成為1989年運動民刊製作的重要參考,擴大了知識界和學生網路,催生了更多的活動人士。

2. 爆發與初始階段

4月15日,胡耀邦突然逝世,醞釀中的運動提前。各高校大字報從悼念胡耀邦快速過度到爭取民主和表達自由的論述,這種論述直接轉化為學生和市民挑戰北京人大限制遊行的規定,開始在廣場聚集和講演。

4月17日至19日晚,北大、人大和其他高校學生遊行前往天安門廣場,在遊行途中形成了運動初始階段的綱領「七條/十條」,並在人民大會堂前靜坐,18日晚和19日晚轉移到新華門前靜坐。4月20日淩晨,武警和公安在新華門毆打靜坐人士,激發了更多學生參與運動,修改的遊行靜坐七條再次提出。

3. 遊行靜坐與自治組織

4月19日,出現不少討論學運運動組織和策略的大字報。以署名「北大、人大、清華部分教師」的大字報為例:

「無組織的行動將會一事無成,你們必須在法律的保護下,有組織、有計劃、有綱領地行動,必須將同學們組織起來,走向工廠、街頭,喚起工人大哥和群眾的支持和參加...」

1980年代中後期頻繁的學潮、自由民主沙龍討論,學生活動人士網路和社團已經形成,運動抵抗官方壓制和催生了自組織,許多城市高校籌委會/團結會以及高校自治聯合組織的出現如同蝴蝶效應。

4. 拉鋸戰

從4月23日到25日,民刊對話論述主要集中針對官方在胡耀邦追悼會期間對運動訴求拒絕回應,同時將校園民主化論述作為運動論述的重要方面。而反腐敗論述和揭露中國經濟制度特徵的大字報如<香煙答記者問>、〈試看今日之中國竟是誰之天下〉等,揭露了黨國經濟制度的實質,成為運動動員以及與市民和工人交流的重要議題。

5. 持續階段及串聯開始

4月26日,中共四·二六社論將1989年民主運動定性為「動亂」,反而激發了學生和其他更多社會階層上街表達的自發性。 427大遊行標誌著運動參與階層的擴展。


1989.4.27 四二七大遊行,抗議四二六社論,上百萬北京學生和市民參加。(六四檔案)

官方對《世界經濟導報》報導的壓制以及對其他新聞界人士報導的限制,導致了新聞界人士遊行,新聞自由再次成為運動中的熱點論述,為運動增加了動能。

趙紫陽在亞行會議的講話,雖然沒有完全背書四·二六社論的定性,但是還是提到了「有少數人利用學生,希望動亂」。中共實際掌權者堅持四·二六社論的定性。運動中的對話論述再次成為運動中的主要話語,而絕食要求對話變成了運動升級的主要論述。

6. 絕食、佔領廣場上的自組織

5月13日至19日,學生絕食和佔領廣場使工人和市民階層參與更深,在廣場上除了學生絕食刊物外,還有工人、市民和外地學生製作的傳單。這些傳單催生了廣場上的工自聯、數個市民自治組織、外高聯。

7. 反戒嚴、大規模串聯、四君子絕食(5月19日-6月2日)

鄧小平開始部署和調動軍隊是從4月下旬開始的,當時主要軍隊來自北京軍區。在學生絕食期間,鄧小平在中共元老的支持下,從七大軍區中的五大軍區(除了成都軍區和蘭州軍區)調動了20多萬軍隊入京,並由李鵬宣佈在北京實施戒嚴。

反對戒嚴成為民刊這個階段的主要論述。許多民刊要求召開人大緊急會議取消戒嚴,同時號召民眾堵軍車,要求軍隊退回原地。這個階段也有許多關於民主問題的論述。

5月20-21日軍隊被民眾阻截之後。民刊論述的辯論焦點變為是否繼續堅守廣場。主張堅守者認為應促成或期待人大召開緊急會議,包括七位退役上將反對軍隊開槍和其他消息,變成主張堅守者軍隊不可能開槍的證據,鎮壓「四五」運動的方式成為這些人的預估。而主張撤離者預估中共會殘酷鎮壓,鎮壓結局將使改革/民間積累全部喪失,尤其是趙紫陽已經被迫下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連署要求召開人大緊急會議被壓制。

直至5月底,學生未能撤離廣場。民刊不少運動論述在5月底再次變成了如何繼續堅守廣場的問題,而不是撤離或堅守的問題。劉曉波、周舵、高新、侯德健的《絕食宣言》主旨在以知識人的理性化介入並影響運動。

8. 和平阻止軍隊入城和清場對峙軍事鎮壓

從6月3日晚,民刊的形式主要是以傳單形式散發,包括目擊者對軍隊屠殺的記錄,中共使用坦克、裝甲車開路,射殺手無寸鐵的民眾;這些傳單號召全國罷課、罷工、罷市。

六四後,數十個城市民眾遊行抗議,截斷鐵路線的城市包括濟南、南京、上海、岳陽等,罷工、罷市。隨即中共在全國各地逮捕了十萬人左右,任意處決數十人。

9. 六四後的反抗

六四後的反抗主要是地下刊物和網路抵抗,包括投寄刊物,散發傳單組織地下工會和反對黨。在中共鎮壓這類地下活動後,民刊形式變化成新的抵抗方式。

中共建政以來對民刊不間斷的取締、限制,鎮壓民刊參與者。但是民刊書寫、製作和傳播方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是生生不息反抗形式和思想的來源。

作者》邵江   1966年出生。北大數學系期間,是北大「民主沙龍」主要成員,八九民運爆發後成為北高聯常委,「六四」後被捕入獄十七個月。1997年輾轉流亡海外。為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政治學博士,現居英國倫敦。2017年曾來台在中研院擔任訪問學者。是「華維藏團結會」發起人。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中國修訂《反間諜法》 外商、台商恐成政治報復祭品
台灣令我有個心理輔導的夢—阿德勒名書分享(下)
美中博弈還要十年?中國能殺出美國二刀流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