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軍司令部、雨果故居到巴黎證券交易所!?巴黎最新開放的重量級博物館!博物館迷口袋名單看這裡

巴黎證券交易所—皮諾收藏博物館(Photo by Luc Castel,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巴黎證券交易所—皮諾收藏博物館(Photo by Luc Castel,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從精品店到咖啡館、歷史古蹟到城市地標⋯⋯巴黎充滿吸引人的元素,在令人眼花撩亂的選項中,很難將這座城市的所有東西都放進你的必訪名單,或許這也是人們一再或渴望再次拜訪它的原因!?無論近期的你,是因為奧運或是花都魅力想一覽巴黎,如果想看拜訪新的景點,特別是各位博物館迷們,千萬別錯過下面這幾間「新」博物館~~

*海軍府 Hôtel de la Marine

海軍府—鏡室(Photo by Frédéric Soltan/Corbis,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海軍府—鏡室(Photo by Frédéric Soltan/Corbis,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旅遊巴黎期間,如果沒有機會前往凡爾賽宮,不妨走一趟位於協和廣場上的海軍府吧!在這裡,你會以為自己置身於那座成為路易十四畢生最大成就的城堡,迷你版的鏡廳(Galerie des Glaces)和金碧輝煌的廳房!

海軍府(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海軍府(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1748年時,為了慶祝從重病中康復的路易十五,國王的騎馬雕像決定放置於杜樂麗花園和香榭大道之間,因此誕生了最初名稱為路易十五廣場的協和廣場。不只如此,路易十五還想在這裡興建一棟建築,歷經無人勝出的競圖比賽後,最後國王直接指派建築師安傑—雅克・加布里埃爾(Ange-Jacques Gabriel)設計出他理想中的建築,也就是今日的海軍府。

海軍府-海軍交誼廳的鍍金走廊(Photo by Frédéric Soltan/Corbis,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海軍府-海軍交誼廳的鍍金走廊(Photo by Frédéric Soltan/Corbis,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不過這裡落成時,原本是皇家家具儲存府(Hôtel du Garde-Meuble),負責選購和保存國王的家具,而後陸續成為皇冠上的珠寶、裝飾藝術品、掛毯和壁毯、花瓶和瓷器、盔甲與武器等皇室收藏的存放處。後來海軍國務卿趁法國大革命之亂,自行決定將辦公室搬到這裡,也因此直到2015年、長達200多年的時間,這裡一直都被當成海軍司令部使用⋯⋯

海軍府—阿勒薩尼特展中的16世紀鄂圖曼瓷器(Photo by STEPHANE DE SAKUTIN,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海軍府—阿勒薩尼特展中的16世紀鄂圖曼瓷器(Photo by STEPHANE DE SAKUTIN,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2021年底,海軍府打開對外封閉已久的大門,以博物館之姿對外開放,並展出來自卡達王室、長達20年的常設展——阿勒薩尼特展(Trésors de la Collection Al Thani)。在輪流展出的5,000件藏品中,涵蓋歐、亞、美、非洲以及中東古代文明等珍貴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13世紀時為腓特烈大帝二世製作的羅馬皇帝哈德良的大理石半身像。

海軍府(Photo by Frédéric Soltan/Corbis,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海軍府(Photo by Frédéric Soltan/Corbis,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然而這不是海軍府第一次成為博物館,事實上早在它還是皇家家具儲存府時,首任負責人Pierre-Élisabeth de Fontanieu不但將18世紀最奢華、精緻、創新的裝置藝術,使用在建築裝潢上,1777年時更將這座足以媲美皇宮般華麗的建築,變身為首座公開陳列稀世珍品的公眾博物館!只可惜法國大革命改寫了它日後的命運⋯⋯

海軍府—Marc-Antoine Thierry de Ville-d'Avray的辦公室(Photo by Frédéric Soltan/Corbis,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海軍府—Marc-Antoine Thierry de Ville-d'Avray的辦公室(Photo by Frédéric Soltan/Corbis,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特展之外,海軍府本身就值得一訪,我們今日看到的格局與設計,主要按照Marc-Antoine Thierry de Ville-d'Avray所在時的公寓重建與修復,這位第二任皇家家具儲存府負責人利用職務之便,占用了大部分的空間,修建包括接待室、餐廳、臥室、辦公室、娛樂室等各種空間,奢華程度不輸皇宮,包括最令人驚艷的鏡室(Cabinet des Glaces)!

*卡納瓦萊博物館 Musée Histoire de Paris Carnavalet

卡瓦納萊博物館(hoto by Bertrand Rindoff Petroff,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卡瓦納萊博物館(hoto by Bertrand Rindoff Petroff,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1880年,瑪黑區一棟歷史悠久的宅邸,誕生了獻給巴黎歷史最古老的博物館!卡納瓦萊府(Hôtel Carnavalet)的歷史回溯到16世紀中葉,最初由當時的巴黎議會主席委託後來參與羅浮宮建造的皮埃爾・萊斯科(Pierre Lescot)和尚・古容(Jean Goujon)興建的一座聯排別墅⋯⋯

卡瓦納萊博物館(hoto by ALAIN JOCARD/AF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卡瓦納萊博物館(hoto by ALAIN JOCARD/AF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宅邸後來被亨利二世宮廷成員的遺孀、日後亨利三世的導師Kernevenoy夫人買下,然而她的布列塔尼姓氏對巴黎人來說太難唸,最後演變成Carnavalet,也成為宅邸今日的名稱。而後經過多次易主和翻修,最終在大刀闊斧協助拿破崙三世進行巴黎市中心改造的奧斯曼男爵(Baron Haussmann)提議下,出現了卡納瓦萊博物館。

卡瓦納萊博物館—被認為是瑪麗—安東妮皇后的鞋子(Image Source : REUTERS/Sarah Meyssonnier)
卡瓦納萊博物館—被認為是瑪麗—安東妮皇后的鞋子(Image Source : REUTERS/Sarah Meyssonnier)

然而即使1866年就說服了巴黎市政府,博物館的成立卻己經波折,在改建成博物館以前,原本存放在市政廳金庫中、大量收集而來的文物與文獻,1871年時被巴黎公社的成員一把火給燒了。所有藏品付之一炬,結果當時被大火燒焦的巴黎市政廳大門,反而成為博物館的陳列品之一!

卡納瓦萊博物館—裝飾Gilles Demarteau沙龍的彩繪嵌板(Image Source : REUTERS/Sarah Meyssonnier)
卡納瓦萊博物館—裝飾Gilles Demarteau沙龍的彩繪嵌板(Image Source : REUTERS/Sarah Meyssonnier)

所幸「砍掉重練」的卡納瓦萊博物館沒有讓人失望,幾十年來收藏不斷增加,就連建築本身也不但擴建,甚至買下來附近同為16世紀建築的前聖法爾戈府(Hôtel Le Peletier de Saint Fargeau),規模早已是過往的數倍。不過這間致力於巴黎歷史的博物館,在2017年關閉進行大規模整修,2021年時再度重新開放時,帶來了新的展覽廳和收藏。

卡納瓦萊博物館—溫德爾府超現實主義的宴會廳(Photo by ALAIN JOCARD/AF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卡納瓦萊博物館—溫德爾府超現實主義的宴會廳(Photo by ALAIN JOCARD/AF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62.5萬件館藏橫跨史前時代至今,包括巴黎不同時期裝飾著家具的房間、歷史物品以及大量描繪巴黎生活的畫作。其中全新公開的部分,包括重現普魯斯特撰寫《追憶似水年華》時的房間,裡頭有他個人的手杖和大衣等私人物品,以及1924年時加特隆尼亞藝術家何塞・瑪莉亞・塞特(José Maria Sert),為溫德爾府(Hôtel de Wendel)設計的超現實主義宴會廳等。

卡納瓦萊博物館—招牌展覽廳(Image Source : REUTERS/Sarah Meyssonnier)
卡納瓦萊博物館—招牌展覽廳(Image Source : REUTERS/Sarah Meyssonnier)

此外,卡納瓦萊博物館還有兩座獨特的展覽廳,展示著18、19世紀懸掛於巴黎商店前的招牌,例如鎖匠、眼鏡或假髮製造商等說明店家類別與商品的標誌,蒙馬特最具代表性的「黑貓」(Le Chat Noir)歌舞表演廳也出現其中。走逛累了,不妨到花園中新增的餐廳悠閒的享用茶點~~

*雨果故居 Maison Victor Hugo

孚日廣場(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孚日廣場(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橫跨巴黎第三區和第四區的孚日廣場(Place des Vosges),是巴黎最古老的廣場,由亨利四世興建於1605~1612年間,呈現正方形的它長、寬各140公尺,四周圍繞著被列為法國歷史遺跡的各大府邸,雨果的故居也隱身其中,就在廣場東南隅的羅昂-蓋梅內府(Hôtel de Rohan-Guémené)。

雨果故居—餐廳(Photo by Chesnot,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雨果故居—餐廳(Photo by Chesnot,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代表人物,以膾炙人口的小說《鐘樓怪人》(Notre-Dame de Paris)和《悲慘世界》聞名於世。這處故居是他1931年出版《鐘樓怪人》後,隔年他與妻子阿黛爾(Adèle)搬進的家,當時他才30歲,之後長達16年的時間裡,他都住在這裡⋯⋯

雨果故居—展示於故居中的雨果畫像(Photo by Chesnot,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雨果故居—展示於故居中的雨果畫像(Photo by Chesnot,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建築歷史回溯到1605年,雨果在這座古宅的二樓租了一間將近85坪的公寓。1902年,好友保羅・莫里斯(Paul Meurice)在雨果百年誕辰之際,將他生前使用過的大量物品和家具,以及手稿、詩歌、書籍和繪畫等捐給巴黎市政府,故居因此在1903年成為紀念這位卓越作家的博物館。

雨果故居—中國廳(Photo by Chesnot,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雨果故居—中國廳(Photo by Chesnot,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故居在近幾年才經過兩年的整修後重新開放,由前廳、洋溢中國風的客廳、展現中世紀風情的餐廳以及臥室等組成。博物館將這個家的七個廳,分成三大部分重現他人生中的不同時期:因拿破崙三世政變流亡前、在海峽群島(Îles de la Manche)的根西島(Guernsey)流亡期間,以及流亡後的生活,同時展出他的作品包括繪畫。

雨果故居—臥室和雨果過世的床(Photo by Chesnot,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雨果故居—臥室和雨果過世的床(Photo by Chesnot,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紅廳重現雨果家當年的客廳樣貌,可以看見他的妻子以及最愛的女兒萊奧菲緹娜(Léophidine)的畫像,中國廳見證他和女演員茱麗葉・德魯埃(Juliette Drouet)長達50年的戀情,這裡的擺設是熱愛收集中國古董和藝術品的兩人,當初流亡根西島時茱麗葉家中客廳的模樣。至於臥室則是雨果結束流亡後重返巴黎,位於雨果大街公寓的臥室原貌,1885年雨果就是在這張床上撒手人寰⋯⋯

*巴黎證券交易所—皮諾收藏博物館 Bourse de Commerce - Pinault Collection

巴黎證券交易所—皮諾收藏博物館的外觀(Image Source : REUTERS/Sarah Meyssonnier)
巴黎證券交易所—皮諾收藏博物館的外觀(Image Source : REUTERS/Sarah Meyssonnier)

18世紀下半葉,巴黎市政府為了儲存和銷售小麥,在第一區興建了一座圓形建築——穀物交易所(Halle aux Blés),本來沒有屋頂的它因為不利於糧食保存,因此這座圓形庭院的上方先後陸續出現了木質、銅質的屋頂,後來隨著古物交易活動下降,它在19世紀末關閉,之後交由巴黎商品交易所使用。

巴黎證券交易所—皮諾收藏博物館的圓頂與壁畫(Photo by Luc Castel,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巴黎證券交易所—皮諾收藏博物館的圓頂與壁畫(Photo by Luc Castel,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新主人在第二帝國時期將它大規模翻新,除了屋頂以外,還在入口門廊新增了一座由四根柯林斯式柱支撐的山形牆,上方裝飾著象徵巴黎、貿易和豐盛的三座雕像,至於內部則描繪了代表東南西北四方的人物,並裝飾著五大洲間貿易歷史的壁畫。它隨著1889年世界博覽會登場,此後正式作為商業交易所使用。

巴黎證券交易所—皮諾收藏博物館的展覽廳(Photo by Luc Castel,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巴黎證券交易所—皮諾收藏博物館的展覽廳(Photo by Luc Castel,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只不過隨著期貨市場電腦化,1998年巴黎證券交易所關閉了商業交易所,曾經這裡交易的小麥、燕麥、麵粉、糖、可可、咖啡、馬鈴薯等消失無蹤,20多年後取而代之的,竟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公司開雲集團(Kering,原「巴黎春天集團」)創辦人弗朗索瓦・皮諾(François Pinault)的5,000件藝術收藏!

巴黎證券交易所—皮諾收藏博物館中展出的烏爾斯・費雪作品《無題2011-2020》(Image Source : REUTERS/Sarah Mey)ssonnier
巴黎證券交易所—皮諾收藏博物館中展出的烏爾斯・費雪作品《無題2011-2020》(Image Source : REUTERS/Sarah Mey)ssonnier

2016年時,巴黎市長安妮・伊達戈(Anne Hidalgo)向這位億萬富翁提供使用交易所長達50年的租約,並且在市議會的批准下,將它改造成當地藝術展覽空間。在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進行改造下,一棟結合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建築,成為巴黎最新的當代藝術館,2021年時出現於世人眼前~~

巴黎證券交易所—皮諾收藏博物館中出自安藤忠雄之手的圓柱牆(Photo by Luc Castel,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巴黎證券交易所—皮諾收藏博物館中出自安藤忠雄之手的圓柱牆(Photo by Luc Castel,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保留了原本的金屬和玻璃圓頂結構,安藤忠雄以一道直徑30公尺、高9公尺的圓柱牆,勾勒出博物館的核心展示廳,令人印象深刻!在這片擁有32,000平方英尺展覽空間裡,展示著皮諾40多年以來累積的龐大收藏中的一部分,大約5,000件作品中,可以看見義大利超現實主義雕刻家毛里齊奧・卡泰蘭(Maurizio Cattelan)、瑞士當代視覺藝術家烏爾斯・費雪(Urs Fischer)等人1960年代至今的作品。

文字/Iris 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