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火藥庫到歲月靜好~遊西巴爾幹三國有感

昔日巴爾幹半島被稱為歐洲的火藥庫,並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巴爾幹半島也無可避免地被捲入其中。

個人非常好奇,在二戰結束至今近80年,昔日的歐洲火藥庫目前狀況如何?是情況依舊,劍拔弩張?抑或是改弦更張,休養生息?

西巴爾幹三國  如今寫照歲月靜好

所以在此次西巴爾幹三國行程中,特別留意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百姓的日常生活等。

此行未及半島東、中、及南部的其他國家,對這一部分的狀況當然不敢妄言。

然而,若僅就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以及蒙特內哥羅來說,「歲月靜好 」或許正是這三個國家如今的寫照。

斯、克兩國同時在1991年6月25日獨立,並分別於2004年及2013年加入歐盟。蒙國則遲至2006年1月才取得獨立,但迄今尚取得歐盟門票。

斯洛維尼亞首府朱布亞納市區溜鳥的婦女。(李培雄提供)

克羅埃西亞面積56,000平方公里,人口389萬人,國土及人口數是三國之最,但平均國民所得美金18,400元,則落後斯洛維尼亞的美金29,500元(世界貨幣基金會2023年4月公布的統計);斯國面積2.02萬平方公里,人口205萬人;蒙國面積13,100平方公里,人口62萬,平均國民所得美金9,800元。

經濟上三個國家均是以服務業為主(含旅遊相關、金融服務、銷售等),佔GDP比重七成左右,其次是製造業二至三成,以及不到5%的農業。

二十年休養生息  三國政治社會安定

從上面的數字不難看出,這三個國家的國民生活水平雖然遠不及德、法、義等歐洲已開發國家,但是獨立後政治及社會的安定,歴經二十年上下的休養生息,經濟發展已有不錯成績,這一切都是拜和平所賜。

我深信,世上每一個人都渴望和平,厭惡戰爭;然而戰爭從未「終止,」只是偶而「中止」而已;和平期總是非常短暫,是兩個戰爭間的「間歇期,」基至是下個戰爭的「醞釀期」。

正如連續劇「新三國」主題曲「還我一個太平天下」歌詞所説「千古江山如詩如畫,還我一個太平天下」,但天下可曾真正太平?

戰爭與和平循環交替,之所以如此,事涉人性,生存之爭、民族主義、宗教歧異、意識形態、國家利益、領導人野心及普羅大眾易受洗腦、操控等等。

巴爾幹半島 有史以來就非和平之地

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巴爾幹半島自有史以來就不是和平之地,而是半島西面海上,或是東面、北面陸上強權覬覦的肥肉。

從西元前3,000年開始,希臘人便陸續移居巴爾幹,之後威尼斯人、拜占庭帝國及鄂圖曼帝國分別統治了巴爾幹的全部或局部地區;中間還夾雜著蠻族、匈奴人、斯拉夫人以及突厥人進出半島,造成半島上族群多元而複雜。

西元1912 及1913年,爆發了兩次巴爾幹半島戰爭,結果鄂圖曼土耳其失去對半島的控制;奧匈帝國的介入加深了半島上各族群間的衝突,終至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克羅埃西亞普拉古鎮的古羅馬競技場遺跡。(李培雄提供)

捲入兩次世界大戰  無法置身事外

一次大戰的結果造成3,800萬軍民死傷或失蹤;交戰雙方都受到重創,奧匈帝國瓦解,許多國家建立;然而戰後創立的國聯無法建構穩定國際秩序的機置,也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種子。

二戰爆發後義大利首先入侵阿爾巴尼亞,其後德國也攻佔巴爾幹,並在半島上成立了幾個傀儡政權。

戰後馬其頓、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蒙特內哥羅等六國合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直至1992蘇聯解體,巴爾幹國家進行了新一輪的排列組合,紛紛尋求獨立。其中塞爾維亞和蒙特內哥羅合組南斯拉聯邦共和國。

但和平並未全然降臨,塞爾維亞和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間武裝衝突不斷,導致北約在1995年對塞國及1999年對科索沃進行的大規模轟炸。

科索沃2008年宣告獨立並獲得近百國家承認,但塞爾維亞堅持科索沃等只是它的一個自治省。

塞爾維亞與科索沃  族群衝突升高

今年以來,塞爾維亞與科索沃間緊張情勢又升高,起因是阿爾巴尼亞裔(佔科國190萬人口數90%)在地方選舉中贏四個市長寶座,引起塞裔的不滿,兩個族群之間的衝突不斷升高,塞爾維亞軍隊並在科索沃邊境集結,準備進行干預。

斯洛維尼亞布雷德湖中小島及教堂。(李培雄提供)

目前北約在當地部署了三千多名維和部隊,並稱若有必要將會介入。

走筆至此,忽然回想起在斯洛維尼亞美麗的布雷德湖畔,兩位賣紀念品的小販以流利的英語告訴我,「你們台灣現在很危險呀!希望你們能安然躲過戰爭,不要像以前的我們。」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們暢遊昔日的火藥庫,但是我們的家園正在變成新的火藥庫 ,夫復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