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諧星到導演:《我們的交換日記》內村光良專訪(上)

蜷曲在電視台走廊角落,無言默默啃著冷掉的便當;暴雨沖刷的遊樂園一隅,淋成落湯雞的兩人賣力表演著無人觀看的短劇;餐廳裡台下只顧杯觥交錯,對台上使出渾身解數搞笑的兩人視若無睹。

搭檔組成十二年,上過幾次電視卻始終未能揚眉吐氣,如今連搭檔同士之間都鮮少對話;面臨終將成家立業的人生關卡,搞笑組合「房總泳者」的成名之路似乎已走入死胡同,直到一本交換日記出現在彼此的信箱之中。

電影《我們的交換日記》不僅僅是兩名底層搞笑藝人之間的交換日記,於字裡行間暗藏著平時難以訴諸於口的內心話語;更是如今年近半百、在演藝圈中呼風喚雨的內村光良,與初出茅廬時乏人問津的年輕內村光良之間的交換日記;也是搞笑藝人‧內村光良與電影導演‧內村光良之間,透過銀幕光影遙相對話的交換日記。

高中時期便自行創立電影研究社,在高中同學合力拍攝的獨立電影中賣力演出;抱持著導演大夢而進入橫濱放送映畫專門學院就讀的內村光良,卻誤打誤撞地在一場漫才課上與同學南原清隆結識,兩人聯手組成搭檔「小內小南」。受當時的特別講師內海桂子‧好江賞識而大力勸說下,小內舉步踏上了與原本目標截然不同的人生路途。

繼2006年的導演處女作《花生好棒!》Peanuts之後一別七年,對內心深處潛伏的導演夢始終念念不忘的內村光良終於再度拾起導演筒,選擇將鏡頭對準自己近三十年來一路走過的搞笑世界。片中描繪出一對搞笑搭檔是如何從同窗好友出發,十二年下來慢慢轉變為事業上的工作夥伴,私生活中卻宛如平行線般毫無交集。對不熟悉日本搞笑文化的台灣觀眾而言,這般題材也許顯得陌生,卻是日本搞笑界光鮮亮麗的一面之下,不為人知的真實寫照。

「在台灣的話,喜劇演員(Comedian)果然是獨自一人對嗎?」內村光良反問。「就日本來說,搞笑藝人組成搭檔一同演出已經成了天經地義的事,像片中房總泳者這樣子的搞笑搭檔在全日本至少有數千組。這是台日之間的文化差異,因此《我們的交換日記》在台灣觀眾眼中看來會作何感想,也讓我十分在意。」

「既不是夫妻、當然也不是戀人,就我個人來說,搭檔這種存在最適合解釋為工作夥伴。我跟小南一同相處實在太多年了,剛開始時的確有如朋友一般,但二十八年共事下來,果然還是視彼此為工作夥伴的意識最是強烈。在我們兩人之間當然也曾出現過不和的情況,但因為我們個性都會自我壓抑,相信彼此都曾有過暗自忍耐的時期,所以從未演變至拳腳相向的局面。」

「但不只侷限在搞笑界中,放大至演藝圈、運動界來看,《我們的交換日記》所述說的錯綜情感在搞笑之外的世界也能通用,希望這部電影能與觀眾自身所抱持的夢想互相共鳴。」

日本搞笑界中存在著許多不成文的行規,好比前輩不管多麼阮囊羞澀,即便是為此借錢而搞得負債累累,也得自掏腰包請大批後輩一同吃飯玩樂;電影中自然也反映了搞笑界的諸般寫實面貌。「相信現實世界中也一定存在著像片中房總泳者這樣的搭檔。其中一人性格踏實、認真埋首寫段子,另外一人則是社交開朗、到處聯誼把妹,這類搭檔在日本絕對不在少數。」

「就小內小南自身而言,我們都不常外出聯誼,也完全不沾賭博,連柏青哥都不會打,所以應該可以說兩個人都算是認真的類型吧。個性上來說,小南算是比較外向開朗,我自己則是屬於內向怕生的那一類;如果用《我們的交換日記》來比喻的話,我應該就像是伊藤淳史的角色一樣吧。」

《我們的交換日記》中,伊藤淳史與小出惠介兩位主角十二年長期相處下來,因兩人在個性上、才能上的差異,乃至於面臨成家立業的艱難抉擇,終究漸行漸遠;這不只是電影裡頭的虛構劇情,更可與現實世界互相映照。別的不提,光是「小內小南」這組笑傲日本演藝圈近三十年的重量級搭檔,近年來同時出現在螢光幕上的機會也是少之又少。

小南目前擔任午間帶狀情報節目的總主持人,光是每個星期週一至週五每天兩個小時的現場直播節目,就夠他忙得不可開交;另一方的小內則多是獨自擔任綜藝節目的主持人,手頭上擁有六個固定主持節目,其中「阿Q冒險中」(世界の果てまでイッテQ)更榮登2012年日本綜藝節目年度平均收視率的冠軍寶座。

兩人在日本演藝圈依然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各自雄霸一片天,卻難以再度聯手出擊;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的交換日記》中房總泳者的處境,也與導演小內自身相互呼應。

「一同共事二十八年後,難免慢慢感覺到彼此的興趣嗜好、擅長領域都有所不同。小南是個擁有很多不同興趣的人,像是打打高爾夫球等,真的是性格外向、擅於交際;相反的我則是毫無興趣可言,硬要說的話頂多就是看看電影吧,除此之外就乏善可陳了。不過我們兩個偶爾還是會有一起主持節目的機會,所以絕對不能說是解散了。也因如此,兩人難得一起共事時,比起以前反而更覺得新鮮,在兩人之間有著一股久違了的緊張感。」

在與小內小南現狀相互映照之外,電影同時也深入一探搞笑界的殘酷面貌:並非每位搞笑藝人最終都能如願站上聚光燈照射的華麗舞台,在電視機上談笑風生的幕後,更多的是始終懷才不遇而就此轉身離去的失落背影。

「演藝圈一路走來,我實在看過太多搞笑藝人後輩的真實經驗,親見他們是如何在現實高牆之下逐一夢碎引退。就像片中情節一樣,有些人是撐到了自己小孩長到三歲、五歲,逐漸認清現實,不得不痛下引退的決心;也跟電影一樣,有些人是一邊經營居酒屋等副業,最終慢慢淡出演藝圈,也存在著這樣的真實例子。但因為這些都是當事人反覆思考後所咬牙做出的痛苦決斷,所以我認為其中沒有對錯可言,只想透過電影來傳達出這份殘酷。」

「在小內小南之間,曾有過一次瀕臨解散的輕微危機。我們剛出道時曾彼此商量過,如果沒有在新人選秀綜藝節目『搞笑巨星誕生!』(お笑いスター誕生!)上奪得冠軍、摘下一百萬日幣獎金的話,那就不如解散了吧。當時我們對解散這件事相當認真,幸運的是我們一路過關斬將,在第三次挑戰時終於奪冠,最後沒有落到解散的局面。」

「小內小南雖然看起來竄紅得非常早,但其實也經歷過兩、三年的不遇時期。就像《我們的交換日記》片中情節一樣,我們也曾在乏人問津的Live House、遊樂園或是百貨公司的舞台上表演過。於是我便把當時的親身體驗放入了這部電影裡頭,也從中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經歷。拍攝這部電影時,就彷彿回到了自己的原點一般,充滿了懷念的味道。」


*《我們的交換日記》中文預告,請點這裡


*不加入Y!電影粉絲團,你就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