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庸全集到蔡琴演唱會 林秦華樂當書的服裝設計師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21日電)一本書的賣相經常左右書籍銷售,甚至影響讀者珍藏意願,曾為金庸全集設計封面,也曾操刀蔡琴演唱會海報的林秦華表示,他就像書的服裝設計師,希望將穿這件衣服的人襯得更美。

林秦華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書就是一個美的形式,它好像很靜態,但展開後就變成一個立體空間,如同一個可以折疊的小宇宙,本身又有很精彩的智慧、哲理及美的內容,「我覺得書的形式就是很迷人。」

林秦華1978年生於台北,從小就愛畫畫的他,在校成績卻總不盡理想,不過家人卻一直支持他畫畫,經常出國經商的父親更常帶精美的畫冊回國,讓林秦華很早就接受國外前衛藝術的洗禮。

一直到進入復興商工就讀,人生產生很大的轉變,「因為以前在全班成績總是倒數,突然變成全班第1名,對自己開始有信心。」之後陸續到景文技術學院、倫敦傳播設計學院完成學業,接受完整的訓練。

出社會後,林秦華先後在「傢飾雜誌」、「洋蔥設計」工作,期間發覺「書」這個商品是他最喜歡的,也是一項最容許發揮個人特質的設計,於是開始投入書籍設計的行列,代表作包括「築生講堂」系列文宣,「他們在島嶼寫作」電影DVD裝幀設計,蔣勳作品「歲月靜好」,林懷民作品「激流與倒影」,以及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畫冊。

不過林秦華坦言,第1次設計的封面做得並不滿意,「我覺得這個編輯大概不會再用我了。」不過他視每一次合作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也是個人生命經驗的投入,他充分與編輯和作者溝通,試圖了解他們的想法,再予以轉化。

林秦華以今年設計修訂版「金庸全集」為例,負責的編輯鄭祥琳就認為要做得跟以前不一樣,而過去這位編輯已經手多次金庸作品的改版工作,與金庸生前往來密切,「她認為過去金庸封面偏古典、水墨風格,但時代在變,現在的讀者也變得不一樣了,因此需要有一些改變。」

林秦華於是開始構思,除了書名一定用金庸寫的字以外,希望每一部都有自己的主視覺,於是光是和編輯挑照片,就看了數百張,「這個主視覺有點像是書名的密碼,暗示著故事裡的一個場景。」

「設計之初我非常依賴編輯,因為他們對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透過與編輯的溝通和激盪,往往可以創造出更好的設計。一件好作品的誕生,有一半的功勞是編輯,如果編輯代表業主,有好的業主才有好的設計。」林秦華說。

林秦華也談到為北師美術館製作的系列畫冊,其中「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幾乎把他十幾年來所學的技藝都用上了,「這是一本非常重量級的畫冊,收集大量的畫作、文獻、論文。展覽會結束,但書會留下來,幸運的話可能是80、100年,它就是一本重要的文獻,你必須更認真去對待它。」

此外,林秦華特別擅長用「字」,「我覺得文字本身有香味,你只要挑對字型,然後剛好襯出它的字意,那個美感就出來了。」

林秦華認為,1本書找100個設計師來設計,就會有100個完全不同的封面,「設計就是傳達,你要適切傳達內容,然後用一個比較獨特的形式來展現它,如果這個設計可以得到比較大的共鳴,它就是好的設計。」(編輯:龍柏安)11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