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鐵道看台灣4】陳明章譜南迴音樂靈感泉湧 想到國寶宗師不在感傷落

音樂人陳明章對南迴沿線非常熟悉,配樂也融入當地的音樂元素。(上善醫文化工作室提供)
音樂人陳明章對南迴沿線非常熟悉,配樂也融入當地的音樂元素。(上善醫文化工作室提供)

《南方,寂寞鐵道》是導演蕭菊貞拍攝紀錄片以來,技術難度最高、也最辛苦的一部片,前後歷時6年才完成。不過配樂陳明章因對影片主要拍攝的南迴鐵路沿線的人文、地理熟悉,曾在恆春拜師學藝、又認識許多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的原住民音樂人,這些生活經驗讓他作曲時將各種音樂元素自然融入,譜寫主旋律更是靈感湧現,在一夜之間完成。

相較拍片過程的坎坷,蕭菊貞表示:「和陳明章合作音樂,是整部片最順利的部分。因為我們合作過,而且影片在隱隱的孤寂氛圍背後的濃烈情感,讓我立即想到陳明章。」她笑說,第一次試剪的前導片就大膽用陳明章作曲的《戀戀風塵》電影音樂襯底,意外很合,「可是我拿給陳明章看,他馬上要我把音樂關掉。」

為《南方,寂寞鐵道》配樂時,勾起陳明章的種種回憶。
為《南方,寂寞鐵道》配樂時,勾起陳明章的種種回憶。

陳明章強調,「兩部片的場景、感覺完全不一樣!一個在台灣頭、一個在台灣尾。」由於對屏東到台東的南迴沿線非常熟悉,影片配樂也融入當地的元素。他說,「我在恆春跟國寶朱丁順師父學月琴與恆春民謠;在枋寮請潘居全老師用椰子殼製作一支大廣弦;而且我直覺認為,影片的主旋律一定要是阿美橫笛,這支阿美橫笛還是旮亙樂團團長做給我的。」

多年來陳明章在屏東、台東學到的台灣音樂技藝,這次都派上用場,主旋律更在一夜之間完成。陳明章說,作曲前他與導演聊了一個晚上,回去就睡不著,寫到第二天早上。寫好後,他一唱出主旋律,想到朱丁順、潘居全兩位老師還有原住民歌手郭英男等宗師級人物都已不在人世,忍不住掉眼淚。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從鐵道看台灣5】蕭菊貞苦撐熬下去 靠民間資源拍出台灣鐵道記憶文化
【從鐵道看台灣1】「再不拍就要沒了」 蕭菊貞耗時6年多面向記錄南迴鐵路
【從鐵道看台灣2】從三代鐵道員到40年前鐵路工程師 神奇召喚故事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