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少數總統到雙輸總統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民進黨為了反對國會改革法案,除了日前在立法院內演出全武行,多個公民團體也發起立院集結行動,同時綠營還請出兩位AIT前處長在內的「國際學者」們來批評相關法案「違憲」。一夕之間,台灣好似退回到黨外時期,立法院的修法還得靠動員民眾和外國人來抗爭。

當年在黨外時期,台灣人民還在《刑法》100條的陰影下,民進黨要爭取國際聲援給政府壓力,需要外國友人的協助,「施明德前妻」艾琳達就是最著名的例子。然而時至今日,台灣早已民主化多年,民進黨更是連三任取得執政權,國會議事難道還需要外國人來指導嗎?

AIT前處長司徒文、楊甦棣等多位學者日前發表連署聲明,對於在野黨提出的國會改革方案表達關切與擔憂。此舉像是對台灣人民暗示「美方反對修法」。但隨後也有挺台的美國眾議員史密斯發文指出,賴清德總統需要優先克服的其中一個挑戰就是民進黨激進分子在立法院的破壞;並指國會改革法案是一個成熟且繁榮的民主的表徵。顯見美方各界也不是一面倒的反對台灣的國會改革法案,更何況這是台灣的內政問題,外國人的看法比不上台灣民意重要。

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中表達「多數尊重少數,少數服從多數」,至此民進黨只能以「拖延」的方式杯葛議事,讓國會五法在緩慢但堅定的步調中完成審議。賴清德面臨的兩難是,如果自己剛上任國會就癱瘓,這是否是個好兆頭;以及如果民進黨自己不尊重法律,未來台灣社會是否還會尊重民進黨的統治?

現在民進黨的策略是,先利用議事衝突累積相罵本,發動群眾上街塑造民意,然後讓大法官有底氣宣告「國會改革五法」違憲。然而台灣民意基金會24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關於國會改革法案「藐視國會罪」,5成8贊成立法,2成9不贊成。這顯示集結在立法院周圍的人群不見得代表多數民意。

以民進黨的資源要發動支持者在立院周圍集結並不困難,然而是否能再複製「太陽花運動」,就要打上問號。因為這次民進黨要對抗的對象不再只有國民黨,還包括民眾黨,以柯文哲在年輕族群中的支持度,如今綠營不可能再獨占對年輕世代的話語權。

今年初,選民已用選票讓民進黨淪為「雙少數」的執政黨;如今,更有高達5成8民眾贊成增訂「藐視國會罪」,其所顯示的意義,就是拒絕民進黨繼續傲慢執政。上任不過幾天的賴清德,真要與民意對撞嗎?更何況在藍白聯手之下,民進黨在國會進行的是一場注定落敗的政治攻防。賴清德若堅持不改執拗的本性,在朝小野大的現實下,注定走向輸表決又輸民心的「雙輸總統」困境。(作者為國會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