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到站上世界舞台「38年有感」 朱宗慶:思索讓藝術為各行各業加值

歐洲街上總是很多咖啡館,有的小小的、有的在露天廣場邊,昏黃燈光啣著每一位來客的心緒。在維也納的咖啡館裡,年少的朱宗慶獨自坐在裡頭,垂著頭滿是懊悔,他剛剛弄砸了一場演岀。

那天他跟音樂學院的同鄉會剛前往養老院義演,他原預計以木琴演奏巴哈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豈料到了現場才發現,要用來伴奏的鋼琴太老舊,調音根本來不及,於是大家果斷放棄;由朱宗慶在沒有伴奏的情況下獨自上場,臨陣變卦讓他亂了腳步,站上台什麼都忘了,當下腦袋只剩一片空白。

「那時候挫敗到不行,我在想我是不是要回來做工。」坐在咖啡店裡,他反覆思索為何學音樂這麼久、演岀這麼多,上場還是會遇到這種事?最後咖啡喝完,他決定還是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20200827-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接受專訪。(蔡親傑攝)
20200827-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接受專訪。(蔡親傑攝)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曾赴奧地利留學。(蔡親傑攝)

那時他發現,自己過去的學藝其實並不紮實,儘管樂譜總會練上千遍、萬遍,然而對於樂理、樂曲分析、音樂使等課程,其實多半只是應付考試;痛定思痛之後,朱宗慶回頭把基礎耕得紮實,重新再出發。

獲文化獎卻為疫情所困 朱宗慶貸款苦撐不裁員、不減薪

從奧地利學成歸國至今,已經過了38個年頭,這些年來朱宗慶馬不停蹄前進,他創立朱宗慶打擊樂團、舉辦國際打擊樂節;任北藝大教授、校長,後更出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超過半甲子的歲月眨眼即逝,從當年國內仍未有打擊樂科系,到如今台灣擊樂家已能站上世界舞台。

今年他獲頒行政院文化獎,該是特別的一年,但2020年對全世界都是個離奇年份,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席捲世界,人類近代來建立的秩序瓦解了,實體、現場的活動紛紛喊停,表演藝術更首當其衝,朱宗慶打擊樂團自然無法置身事外。

20200820-第39屆行政文化獎今舉行頒獎典禮。左起為文化部長李永得、得獎者陳錫煌、打擊音樂家朱宗慶與行政院長蘇貞昌。(文化部提供)
20200820-第39屆行政文化獎今舉行頒獎典禮。左起為文化部長李永得、得獎者陳錫煌、打擊音樂家朱宗慶與行政院長蘇貞昌。(文化部提供)

第39屆行政文化獎日前舉行頒獎典禮。打擊音樂家朱宗慶(右二)出席受獎。(資料照,文化部提供)

第一時間面對困境,為了穩定軍心,朱宗慶宣布樂團不裁員、不減薪,心裡盤算去銀行貸款,至少還可以撐1年,但也暗自擔心,倘若疫情延燒超過2年,自己就不一定扛得住;幸好台灣疫情快速獲得控制,但他依然有所警惕,現在的安穩,不代表未來不會再有變數,「所以我就想這樣情況下,怎麼穩住這個團隊?」

樂團趁疫情總體檢 海外演出、活動推廣、演出人員大風吹

於是朱宗慶重新盤整整個樂團,從各大方向到小細節都進行調整。譬如朱團每年約有3次前往海外國際演岀,未來將減少1次,因為團隊人數眾多,加上大量樂器需要高規格貨運,海外演岀其實多半入不敷出,他形容這看起來轟轟烈烈,但常常要倒貼錢。

回過頭來,朱團每年國內演岀加上各地推廣活動,總共有200多個場次,朱宗慶則希望縮減為150場左右;在人員上也會重新定位各團,從後年開始,團內不再分資深、中生代、新生代,期盼一團團員都是能承攬大局的中堅份子,新生代則是指20歲以下的二三團團員。

朱宗慶打擊樂團首赴泰國巡演,現場迴響熱烈、安可聲不斷,最後加演兩首安可曲。(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朱宗慶打擊樂團首赴泰國巡演,現場迴響熱烈、安可聲不斷,最後加演兩首安可曲。(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朱宗慶打擊樂團先前曾首赴泰國巡演,現場迴響熱烈。(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說著他舉例,像一場演岀明明10個人就能完成,過什麼過去要找15個人?不管藝術表達、行政管理的面向,都要做總檢討,目前對於團隊的通盤檢討後,希望在明年開始落實,「疫情發生就發生了,要怎麼把過去的東西自我檢討一次,現在的體質要怎麼往前走,這是需要思考的。」

「這段疫情絕不是一場夢,它造成的變化要怎麼去認知、調整?在核心不變的情況,要怎麼在該做跟不做之間做抉擇?」朱宗慶說,這段時間他開始反思,有些事情既然是不該做的,那為什麼以前要去做?

(延伸閱讀:「沒演出就是零!」從疫情窺見藝文團隊的脆弱 他:轉型更待何時?

但朱宗慶扛著的不只是自己團隊,同時身兼國表藝董事長,即便自家也是重災戶,仍要繼續挺住表演藝術界,回顧這段過程他只嘆艱辛,思考的是讓所有團隊不要失去元氣,開口講的每句話,都希望能幫助整個圈子。

20200427-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27日召開國表藝中心各館團「疫情期間特別方案2.0」發布記者會。(顏麟宇攝)
20200427-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27日召開國表藝中心各館團「疫情期間特別方案2.0」發布記者會。(顏麟宇攝)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27日召開國表藝中心各館團「疫情期間特別方案2.0」發布記者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我也常跟團隊講,我們要正向看這個事,當輪到我們做時,我們就盡力吧,算是有機會為社會服務。」朱宗慶說,此刻就是要透過自己的經驗跟能力調整,過去有政府補助、企業贊助時,可以多做點事,但現在要思索的是,假設外界資源都減少時,自己要怎麼活下來,「我常常講,講勇敢很俗氣,但不得不勇敢啊。」

國內疫情相對穩定 表演藝術「報復性」回攏

如今台灣疫情獲得控制,各樣表演藝術如雨後春筍爆發性演岀,如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迎來上萬人塞滿自由廣場,場館演岀周周連發,暫且度過難關。對此,朱宗慶稍微能喘口氣,但他期盼一切不只是曇花一現,此外目前的報復性消費,不是每一個團隊都有,是觀眾本來就支持的團隊才會遇到,而這也是短期的。

疫情下表藝界也彼此攜手扶持,比如果陀、全民等8大劇團聯合舉辦演員選秀,紙風車、綠光劇團推出「返笑日」影片徵件,無不期盼在劇場演岀陷入死水的時刻彼此連結。對此朱宗慶指出,碰到困難讓藝術家們變得更珍惜,更會互相打氣,同時相互連結的可能性也變大了,整個環境都希望攜手度過。

大環境依然艱困,朱宗慶也勉勵學習音樂、藝術的青年學子,不能因為疫情中斷,學音樂只要1個禮拜沒練就會退步,如今面對疫情,年輕人、學生的選擇就是趕快練習、充實,疫情來了在家更好練,「有時候不能等別人給你機會,不能等疫情結束後才做準備。」

談到年輕人,朱宗慶也從自己培育團員、舉辦JPG實驗室等經驗指出,現在年輕人的特質是接觸廣泛、看的東西很多,但看太多資訊有時候反倒會空轉、亂了腳步, 這時候就需要陪伴,用智慧來給予參考建議。像他常對JPG實驗室的學員說,實驗不一定要成功,是要探索可能性,「我每次都說不要那麼快,我們不是考試,學習、展演只是過程,經歷過這過程以後,做其他事一定會有幫助。 」

如今青年音樂家面對的環境,已經與30多年前大不相同,從國家到地方各級場館逐漸到位,下一步的困境與突破是什麼?朱宗慶認為,如今館所、人才、作品都月來越多,但觀眾增加的速度卻不成正比,因此表演藝術除了要越深越廣之外,也要慢慢為各行各業所用。

「比如學科技的人看表演後,不是只有好聽好看,可能對他頭腦、工作有些啟發。」朱宗慶談到,如他也曾跟大學合作,進行音樂與腦波的研究,醫療、教育、科技等各行各業,其實都能跟藝術相關;藝術不是只存在劇院、音樂廳裡,就像大家吃的、穿的都需要藝術,買手機除了功能外也要講求設計,要思索讓藝術為各行各業加值,彼此能夠互相幫助。

新新聞1747期
新新聞1747期

新新聞1747期

☞想看更多政經時事、深度解析,快追蹤《新新聞》Facebook粉絲團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專訪》享盡榮華富貴,卻為丈夫野心流產、被當誘餌吸引砲火 張戎揭露宋氏三姊妹跌宕一生
相關報導》 專訪龍應台》「鄉村並不愚蠢」 大武山下,她用文學做亂世最後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