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文很爛很爛」掙扎奮起 國科會前駐德代表:我的心遺落在德國

德國在台協會自2013年起頒發「德台友誼獎章」,今(2023)年將獎章之一頒給高雄大學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教授林東毅,當德國在台協會副代表陶艾瑪(Dagmar Traub-Evans)在台前頒獎時,曾任國科會駐德代表的林東毅,其夫人、女兒與外甥女都坐在台下觀禮,尤其女兒也跟隨父母步伐,選擇就讀德國亞琛大學,林和太座沒跟當年「去去去,去美國」主流,卻到德國深造,從「德文很爛很爛」掙扎奮起的回憶仍清晰,「我的心遺落在德國」。

陶艾瑪表示,林東毅曾於2014年至2018年之間擔任國科會的駐德代表,在德國波昂的這段時間致力於台德雙邊合作,更於2018年底被「台北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DAAD Taiwan)」任命為研究大使,成為台灣第一位獲得這項殊榮的學者。

DAAD Taiwan隸屬德國學術交流總署(DAAD),為DAAD分布在全球的57個資訊中心之一。「DAAD研究大使」由總署挑選資歷經驗豐富的學者和科學家聘任。陶艾瑪提到,林東毅至今仍協助DAAD Taiwan,促進德台交流合作。

「我的心遺落在德國。」從陶艾瑪手中接過獎章,林東毅以一口流利的德語發表感言,又以中文強調了這句話。

林東毅回憶1987年到德國的景況,當時台灣流行「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留學風潮,但他考慮到美國讀書的花費,決定與當時欲專攻建築、現為成功大學建築系特聘教授的伴侶張珩另闢蹊徑,來到提供獎學金的德國,最後於1995年在著名的亞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當時德文很爛很爛!」有別於以流利的德語發表感言,不過兩人都看上德國在各自專業領域的發展,決定前往德國繼續攻讀。當時台灣留學德國、學習德文的資源仍不多,所以兩人都在對德國與德文一知半解的狀況下負笈出國。「當時非常非常困難!」兩人提起往事仍笑笑地說。

林東毅感性地說,他到德國之初雖然先開始學習德語,通過考試後才進到學校就讀,但「老師講了一小時,我一句都沒聽懂」,但德國的同學與朋友總是將筆記借給他,又向他解釋許多次,他笑稱在德國的碩博士都是「他們熱心幫我念的。」

林東毅與張珩夫妻倆在德國生下女兒,這也埋下女兒長大後也留學亞琛大學的遠因,張珩笑說:「大概就是想回到出生的地方看看吧!」林東毅學材料、張珩學建築,女兒則是鑽研物理,現在已經返國正在台南科學園區服務,而外甥女則是杜賓根大學藥學博士。

一家3口、家族4人都留學德國,林東毅謙虛地說,得利於在德國認識的很多好朋友,在就學、工作上給予許多協助,這讓夫妻倆回國後致力於學生留學交換、或其他學者訪學研究,促進台德交流合作,也擴及周邊的瑞士、奧地利、立陶宛、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等歐洲國家。

林東毅回台後先後任教於義守大學與高雄大學,投入鋼鐵及金屬扣件產品研發,協助台灣鋼鐵產業發展,成功開發高附加價值309系列不銹鋼,不只國內量產取代進口,更進而外銷;此外,也研發抗菌不銹鋼、先進鋼鐵材料與技術研發與應用等,大幅提升台灣業者產品競爭力與附加價值。

德國在台協會於2023年頒發的「德台友誼獎章」另有台北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主任金郁夫(Josef Goldberger)與台中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教授李孟杰獲獎。其中,金郁夫是奧地利人,是第一位不是來自台灣或德國的獲獎人。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