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GDP到GEP!竹市致力培育在地綠領人才 打造宜居永續城市

▲「ESG綠領人才培育論壇」與會貴賓合照。
▲「ESG綠領人才培育論壇」與會貴賓合照。

【記者 倪玉濱/竹市 報導】迎接GEP時代到來!新竹市政府響應世界環境日,結合財團法人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於今(5)日辦理「ESG綠領人才培育論壇」,由副市長邱臣遠代表市長高虹安出席,邀請產、官、學、研各界先進包含歐萊德、工業技術研究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國立清華大學、中華經濟研究院等,針對環境保護或永續生活相關職業的綠領人才、對綠領工作有興趣的青年,分享永續金融政策、產業GEP、碳權交易、企業ESG、綠色金融等深度議題,培育在地具跨域知能及實務之綠領人才,共同致力提高環境品質,打造幸福友善的安居科技城。

高市長表示,2050淨零排放勢在必行,「綠領工作」成為重要推力。面臨氣候變遷衝擊、智慧與綠色產業興起及青年就業取向等轉變,ESG、淨零、氣候風險管理與調適、技術與作為創新已漸成為企業求才主流。市府施政重視環保,也相當關心青年就業問題,特別設立「青年事務委員會」強化青年公共參與及溝通機制,培育青年人才,更與國立清華大學簽署「永續發展在地實踐MOU」,逐步推展「教育訓練與學習、資源盤點與USR計畫支持、建立永續發展示範場域」三大合作內容,展現新竹好學施政特質。

邱副市長出席綜合座談會表示,世界環境日是聯合國鼓勵全球提高環保意識及投入環保行動而誕生,環境保護需兼顧經濟、社會與環境的永續作為,企業社會責任(CSR)正逐步落實到個人責任上。今日「ESG綠營人才培育」論壇探討如何將ESG理念融入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成為日常的一部分,市府推動多項ESG相關措施,成立「永續及氣候變遷辦公室」,並與園區廠商、企業及民間團體合作,導入300台電動車。在氣候變遷和疫情後的數位化挑戰中,產業轉型迫在眉睫,需要找到環境生態和經濟發展的平衡點,通過循環經濟來實現,綠色產業、綠色科技和綠色就業對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透過論壇更展示國家未來產業和世界趨勢的發展。

▲副市長邱臣遠致詞發表。

國立清華大學執行副校長簡禎富指出,目前台灣青年擔心自身所學不適用綠領工作,就算有職缺也會因不曾接受培訓而裹足不前。很高興竹市府提供青年公共參與、職涯發展、就業促進及創新人才培育的服務,藉由今日論壇,更了解現今產業與工作發展現況,進而加強所需的知識、技能,增加綠領就業機會。

青年事務委員游毓堂及沈軍廷說,ESG是全球趨勢,更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感謝市府看到學生與企業需求,透過政策服務,激發青年永續思維並參與行動,希望市府逐漸下修培育年齡,讓學子及早接觸相關議題,並與自身興趣、專業結合,成為對環境有幫助的多元綠領人才。

環保局長江盛任補充,聯合國於2021年3月將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納入最新國際統計標準的環境經濟核算體,GEP是衡量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在計算經濟產值的同時,彌補了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無法反應自然資源消耗與生態環境破壞的成本,而面臨GEP產業的興起趨勢,培養在生態、綠能、資源循環、減少污染排放等各面向綠領人才,儼然成為落實氣候政策的基石之一。

環保局表示,此次論壇幫助青年綠領職涯發展,瞭解企業在追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間如何取得最佳平衡。市府期盼與各界建立長期夥伴關係,強化產、官、學、研、民共同合作,推動節能減碳、淨零綠生活,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11永續城市、SDG13氣候行動,並持續培育在地綠領人才,實現從GDP到GEP的轉變,為後代子孫提供美好的低碳永續環境。(照片記者倪玉濱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