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Temu到TikTok 一文看中國Apps如何攻占美國下載榜前四名

中國短影音平台TikTok可能危害個人隱私甚至國家安全近日成為美國兩黨政治人物的共識。然而,侵入美國人生活的中國應用程式還不只TikTok。三月份迄今,美國手機應用程式下載排行榜前四名都被中國apps佔據。中國的apps為何在美國如此火紅?

圖片
TikTok已遭多國禁止在政府裝置上使用。路透社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科技公司砸錢吸引消費者下載程式,加上不斷打磨精進、吸引用戶花更多時間消費或觀看的演算法,是這些程式在美國迅速攻城掠地的主因。而這些演算法背後,是中國科技業面對10億消費者的割喉式競爭,加上工時長、壓力大的企業文化。

根據市場洞察力公司Sensor Tower統計,三月前三週高居全美下載排行榜之冠的app,是上架僅7個月的電商應用程式TemuTemu來自中國知名電商企業拼多多,讓美國消費者可以直接向中國商家購買廉價商品,備受美國年輕人喜愛。去年第四季聖誕節前購物旺季,Temu在全美就被下載1300萬次。

緊追在Temu之後的是北京字節跳動旗下的TikTok,以及與TikTok系出同源的影音編輯軟體CapCut;讓美國消費者可直接購買中國廉價時裝的服飾品牌Shein居第四名;第五名才是美國社群媒體臉書(Facebook),也是排行榜前五名中唯一的非中國應用程式。

從社交娛樂到購物 美國年輕世代沉浸於中國應用程式

這些中國apps幾乎成了一個包圍美國Z世代消費者的生態圈:他們會在TemuShein消費後,拍影片上傳TikTok,加上#temuhaulTemu戰利品之意) #sheinhaul等關鍵字標籤,並寫上「50美元在Temu買到的各種商品」等字幕,可能吸引更多觀看者成為Temu用戶。

圖片
Shein為去中國化,已將總部自香港遷至新加坡。路透社

為了避免像TikTok一樣,成為美中競爭下遭嚴格審視的對象,Shein和Temu均積極「去中國化」。Shein在2021年將母公司註冊地點自香港改為新加坡;Temu的總部則設在美國波士頓,背後的PDD控股公司設在德拉瓦州。

報導指,這些apps都出自中國年輕世代創業家,由於中國市場飽和而走向全球,背後是充足的科技人才支持。以Temu為例,它雖然是購物網站,但逾半員工均為工程師,專注於研究如何讓用戶下單購買。

從投資者、工程師到分析師都指出,美國公司忽視了這些中國競爭企業的組織效率。中國企業的app,背後的技術是經過10億人市場淬煉的人工智慧與系統演算法,此外,這些企業還會砸錢吸引用戶下載,因此迅速在美國攻城掠地。

中國企業精細編織演算法 增加用戶黏著度

曾在字節跳動擔任高級工程師的郭宇就表示,中國企業會持續改善產品,以迎合用戶需求。其他曾任職字節跳動的工程師也指出,該公司會積極執行公司內部「賽馬」的策略,指派多個團隊研發同一款產品或功能,從中選出最佳的版本,研發該版本的團隊也能獲得更多資源,其他版本則棄而不用。

 

郭宇說:「大家有時會說公司很無情,因為每一項產品從設計到完成,沒有人能從一開始就完全主導。」

字節跳動的產品經理與工程師也說,公司評估用戶喜好時,有標準的流程、體系與詳細的衡量法則,有助於在幾天內就推出更新版本。以TikTok知名的一欄式捲動版面為例,就是在研發出數個使用者介面後才決定的。被淘汰的版本也包括像Instagram一樣的雙欄式介面。

圖片
Temu的應用程式Logo。取自Google Play

除了殘酷的內部測試,這些企業的工程師也要花大量時間反覆研究用戶回饋。拼多多在中國業界就以工時長著稱。當然,員工的績效與成果也影響獎金多寡。

Temu迅速火紅 商品品質

拼多多表示,該公司2022年的研發投資較前一年增加15%,有一大部分是用於吸引人才。在中國拼多多2017年至2020年的銷售與行銷支出均高於營收,但用戶也自24480萬人直線上升至78840萬人,直到2021年第二季公開上市後終於開始獲利,收益主要來源是商家刊登的廣告。

Temu進軍美國以來,花高額預算鋪天蓋地的宣傳,從臉書廣告到目標式電郵,今年2月還出現在以高價著稱的美式足球超級盃(Super Bowl)廣告中;此外也效法母公司拼多多與Shein,以折價券與其他誘因吸引用戶下載app,也希望他們在社群媒體分享宣傳。

Temu在美國迅速成名之際,也遭遇不少負評,顧客主要的抱怨是運送延遲或產品品質太差。不過要價不到2美元的有線耳機和狗鏈,都曾讓Temu在飽受物價大漲的美國消費者之間名噪一時。

中國創投業者范盧(Fan Lu,譯音)就說:「2008年金融風暴刺激了中國廠商上亞馬遜(Amazon)賣東西。現在則是Temu風光的時候了。」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