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顯成效 環保署表揚資源循環績優企業

資源循環績優企業循環組及新創組大合照 (環保署提供)
資源循環績優企業循環組及新創組大合照 (環保署提供)
環保署沈志修副署長致詞 (環保署提供)
環保署沈志修副署長致詞 (環保署提供)

為了鼓勵積極推動資源循環的業者,並由獲獎者分享成功案例提供其他業者借鏡,環保署舉辦「111年資源循環績優企業頒獎典禮」,公開表揚頒發獎座及禮品,同時邀請績優企業代表經驗分享,期望能鼓勵更多企業朝資源永續循環的方向努力。

 

環保署說明,今年度獲選績優企業各具特色,「循環組」邀請到從事廢照明光源、印刷電路板循環再製資源化產品的「中台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半導體研磨廢水再製為矽粒、廢膠條回收再製為脫模膠的「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十一廠」,促進化學品(如光阻剝離液、顯影劑等)循環使用的「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台中廠」、處理氫氟酸廢酸液並產出資源化產品矽氟酸鈉的「秀霖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推動工業港、電廠及水泥廠形成產業封閉迴圈,以低碳海運輸出產品的「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平分公司和平廠」。「新創組」則邀請開發閒置物資共享平台的「吉星共享股份有限公司」及農業廢棄膜資源回收再製清潔袋的「環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分享。

 

環保署沈志修副署長表示,資源循環是現今重要的課題之一,能夠讓廢棄物變成資源再循環,減少自然資源的開採,這次的遴選表揚就是希望企業都能夠從源頭減量,讓廢棄資源能夠充分回收再利用,使廢棄物變成最小化、資源最大化,最終達到零廢棄、全循環的目的。

 

環保署呼籲,面對氣候變遷議題及國際間減碳壓力,企業應積極投入採用易循環設計產品、投入資源再生技術研發應用,以及發展永續循環商業模式等工作,提升資源循環效率。環保署在去年也已成立資源循環辦公室,改變以往著重廢棄物末端管制的思維,透過源頭設計、減量、加強回收及循環再生,提升資源使用效率,積極推動資源循環永續利用,期望能藉由政策的推動,帶給臺灣未來一個有效運用資源,並且減少廢棄物的全循環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