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暗影

大多攝影者,都在追求界內的光,我則喜歡隱藏在界外的暗影裡。(蘇紹連攝)
大多攝影者,都在追求界內的光,我則喜歡隱藏在界外的暗影裡。(蘇紹連攝)
我喜愛微光或是弱光,它可以象徵困境中出現的一點點希望。(蘇紹連攝)
我喜愛微光或是弱光,它可以象徵困境中出現的一點點希望。(蘇紹連攝)

我醒來時,天地尚在黑夜中。漱洗和穿著完畢,天空中雖有星月,但是要走的路仍是非常幽暗,不帶手電筒不方便,怕一路崎嶇難行,更怕跌倒摔傷。往上空瞧瞧微明的天色,樹和電線杆都成了暗黑的剪影。手電筒的光,會搔擾靜默的生物,牠們退縮或閃避,是一種直覺反應。我是攝影者,在觀察過程中,瞬間按下快門也是直覺反應居多。我雖獨自一人帶著相機要去晨拍,但你可以放心,如果我遇到可疑狀況,照樣會退縮或閃避,以保自身安全。

晨拍最迷人之處,是在太陽露出天際時那約三十秒鐘的片刻,萬物顯現虔誠的膜拜之狀,過後,天就漸漸大亮,所有的生物開始各自營生過活。陽光,提供了這世界清晰美麗的畫面,但我不想拍出非常明亮的照片,寧願相機一直在暗夜裡梭巡,如探測深海油井的一個潛水鐘,緩緩懸盪,持續往下沉,我的視線會通過鏡頭出去,在不見天日的深海景物之間,等候一片從天際落下來的陽光。我想起你寫過一首詩作:〈一片小小的陽光〉,寫你凝視被囚禁於黑暗密室裡的一片陽光,小小的,像一隻發亮的眼睛,這詩裡的意象,啟迪了我追求拍攝微光。空間裡的光不須多,更不須大,雖然整體仍然隱沒在漆黑中,但只要微光所及之處,可以照到物體邊緣或某一小部分,再使之纖毫畢現的,都能成為鏡頭內注目的焦點。

黑暗的轉角,往往會突然出現一些微光,從背面的空間折射過來,表示有某一種訊息像隱伏的呼吸聲,在另一邊等候我去探究。我先拍攝了幾張轉角微光的照片,再走過轉角,眼前出現一條可能沾染露水而潮濕的泥土路,竟然微微發亮,無盡端的往遠方延伸而去,那是映照著夜空上的星月之光嗎?我沿著這條路走,半途,拍攝了數張這條景深甚遠而散發微光的路,設想遠方有一匹白馬踏著月光的階梯而來,那將是如夢如幻的景像。我要走到一個海拔才約三百米的山巔上,那兒不會有繚繞的雲海,黎明之前,可以俯瞰那個暗黑的盆地城市,像一個巨大火山口似的坑洞,死寂沉睡,微微亮著的,是城市的路燈或廣告招牌,但因為太遠,城市中的光,看起來像是一些不眠的眼睛,幽微如星。

路開始爬坡,我持著手電筒攀登陰暗面,只有往上浮升,氣球才可找到自由的空間,我呢,才可看見另一些等待著我發現的光。也許,前方的黑暗如壁,我穿壁而行,但在我的鏡頭裡,前方的黑暗如洞,我朝著洞口前進。手電筒的光往前一照,出現了LOMO相機都會有的暗角效果,我要是能照見什麼就好,但一切空無。我索性關熄手電筒,僅憑藉感覺,一步一步向前踏進。眼睛是會慢慢適應黑暗的,經過一段時間,前方的景物就像負片一樣,黑色或灰色的形狀交錯構成了我作夢的畫面。我希望趕快走到我熟悉的山巔上,打開夜的黑匣子,放飛張著小翅膀的生物微光,到大地的上空去。

然而,所以晨光一出,大地會甦醒,攝影者的鏡頭會尋覓光的領域在何處,趨光而去。光投射到某一個空間,其涵蓋範圍愈小,光愈珍貴,它會成為畫面的亮點,所以像暗室微光、薄暮微光、森林微光……等等光量少的空間,拍攝出的景物雖然大半被黑暗遮掩,但反而形成了想像之美的畫面。景物,在光的界內是出現,在光的界外則是消失。大多攝影者,都在追求界內的光,我則喜歡隱藏在界外的暗影裡,跟消失的景物融合在一起,然後進行的攝影方式,是以大面積的暗影對望著小面積的亮光。

我喜愛微光或是弱光,它可以象徵困境中出現的一點點希望;我會一直凝視微光中是否出現了生命的跡象,例如:從裂縫間長出的新芽、列隊去搬運食物的螞蟻、正在努力織網的蜘蛛、……等等,因為微光,那些細小和孤獨、弱勢的生命才會被注目和重視。終於到達山坡地的頂端,那裡的暗黑增添了空曠感;我坐在暗黑裡,等待著晨曦出現的剎那,又想起你的詩句:「我凝視這一片小小的陽光/像凝視一個黑暗的出口」,終於明白,微光是屬於黑暗的出口,並不屬於白亮的,在白亮的世界,人們容易忽視了微光,微光幾乎是不存在的。我正是在暗黑的人生裡找著出口,給我一點點一絲絲微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