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青光眼手術 讓眼睛不再視茫茫

陳先生因為自體免疫疾病長期口服類固醇治療,導致看東西模糊因而到眼科就診,在停用類固醇及藥物治療後,眼壓仍無法正常,於是接受雙眼微創青光眼引流手術,順利控制眼壓及改善病況, 但仍須持續追蹤。

大同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敏祐表示,青光眼是造成失明不可逆原因的第一名,隨著全球人口高齡化,估計全世界罹病人數在西元2040年會從目前的約八千萬人成長到高達一億一千萬人。

台灣現今約有45萬名青光眼患者,這還不包括因為沒症狀不自覺而尚未確診的早期患者。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原發性開放型及閉鎖型青光眼外,特定的全身性慢性病和長期用藥,也可能會造成高眼壓進而導致青光眼。

黃敏祐指出,最常見的類固醇,包括眼藥水、鼻噴劑、皮膚藥膏、口服藥,或是靜脈/關節注射劑型。若患者屬於對類固醇易感體質,類固醇使用時間越久、劑量越大,導致眼壓上升的風險越高。

此外某些精神科藥物,例如抗膽鹼能類藥物、三環抗憂鬱劑,帕金森氏症藥物、抗組織胺藥物,或頭痛藥物等亦有可能引起閉鎖性青光眼。

此類患者著重於盡早診斷、盡早停藥,停藥之後眼壓有機會回復:但也有人停藥後眼壓仍無法回復正常,必須長期使用降眼壓藥水甚至手術介入治療。

黃敏祐表示,自體免疫或感染性慢性病引發葡萄膜炎而續發青光眼,葡萄膜炎依位置可分前中後,原因甚多,常與身體疾病相關,有些甚至先以眼睛表現就醫。

另有部分先天性異常會導致青光眼,例如馬凡氏症、高胱胺酸尿症易併發水晶體異常進而誘發閉鎖型青光眼。其他如多發性神經纖維瘤、庫興氏病 、透納氏症候群、小胖威利症等也有報告跟青光眼有關。

黃敏祐強調,眼睛是靈魂之窗,也是許多全身性疾病表現的窗口,清楚瞭解自己的慢性病及長期用藥,按醫囑定期檢查眼睛,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不可逆的眼部傷害和視力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