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電動二輪車取代小 50 成「移動新浪潮」,業者呼籲補助將可順勢加速台灣電動化!

自 11 月 30 日開始,從電動自行車正式更名為微型電動二輪車,並且正式領牌納管的新規定上路後,這類車輛的混亂問題將可望獲得解決 – 在需登記、有保險與戴安全帽等的法規之下,使合法業者有規定可循,民眾也不再會有不安心的負面印象。

隨著規定的正式上路,相信接下來台灣也終於可以迎接這些可完美對應「最後一哩路」車款,取代以往燃油車的 50c.c. 車型,為台灣目前領先全球的電動二輪永續目標達成帶來更高的效率!但目前看來顯然仍缺乏臨門一腳?電腦王阿達也找到機會與業者對談,試著為台灣淨零排放政策找到一劑「電力滿滿」的強心針。繼續閱讀微型電動二輪車將取代小 50 成新移動浪潮,業者呼籲補助可順勢加速台灣電動化目標!報導內文。

微型電動二輪車取代小 50 成「移動新浪潮」,業者呼籲補助將可順勢加速台灣電動化!

以現狀來看,二輪載具其實仍是許多人日常外出通勤的第一選擇。也因此,才會有機車是台灣人的雙腳這樣的有趣比喻。對應到主流機車市場,雖說隨著電動化的補助政策可說是年年穩步發展!然而若是看到更低使用門檻的電動自行車/微型電動二輪車的領域,則是在未改名與強制掛牌新政策之前,因為種種安全與混亂問題而較難正常發展。

而自今年 11/30 起,在包括需要保險掛牌才能上路,以及包括 14 歲以上才能騎乘、需佩戴安全帽等管理辦法正式推行之後。相信以往對於這類車輛亂象而導致有疑慮的消費者,將可望解除負面印象安心購車。

面對這種可進一步取代,以往對動力需求並不高的 50c.c. 車款,在這波正式法制化後形成的購買需求。電腦王阿達卻觀察到,雖說微型電動二輪車也可以與取代燃油車有相當的連結。但似乎目前除很少數的地方政府外,中央卻並沒有正視這種同樣具備可以淘汰老舊車款,加速交通工具電動化的微型電動二輪車的相應補助 – 工業局沒有,甚至連環保署的補助都已經在 104 年終止,卻似乎有點偏心於電動機車?

對此,我們則是向近年來在電動二輪發展相當全面的光陽詢問對此的看法 – 畢竟他們不僅有著目前銷售剛創下歷史紀錄的 Ionex 車系,同時也持續有在銷售對應更低門檻的微型電動二輪車,包括:Mint EV 以及可輕鬆抽取電池對應公寓等居家充電需要的 Cozy 100 EV 車款。可說無論是在換電能源系統,乃至於充電車款都能對應目標 2050 台灣淨零排放目標的指標業者。

對此,光陽執行長柯俊斌則是分享,台灣所具備的微型電動二輪車銷售潛力每年其實有約 8~10 萬台的規模。因此所謂的「取代過往 50c.c. 機車市場」趨勢其實已經是現在進行式!認為微型電動二輪車如能加入現有電動機車行列,將可共同加速交通工具電動化的政策腳步。甚至提早實現政府所訂出的「2030 年新售電動機車 35%」目標。絕對符合 2050 淨零轉型政策的發展方向。

藉由這次微型電動二輪車法制化後,整體的管理可望更為有秩序且讓消費者感到更為安心的時間點。機車委員會主委暨光陽執行長柯俊斌則是也希望藉此機會,誠懇的向中央政府喊話,認為「政府應正視微型電動二輪車,研擬相關補助方案,進而增加民眾購買意願。」

他提到,微型電動二輪車的各種特性,包括只需年滿 14 歲,不用駕照即可駕駛。搭配目前光陽微型電動二輪車窾,購車即附上的電池,將可享有直接充電甚至可拆下帶至家中插電的便利度。此一同時更不會像換電電動機車那樣還需要處理衍生資費相關問題。

在完全 0 月租費、價格與法規等入手門檻低的經濟實惠特性下,電腦王阿達也與光陽的想法類似,都認為微型電動二輪車十分有機會成為市場新寵!

結語

隨著 11/30 微型電動二輪車新制上路,在政府著眼於高達 45 萬輛正在使用中車款輔助掛牌的同時。既然統計出來的數量如此龐大,自然也不能忽略台灣消費者對此的需求的確超乎想像。也許真的可以考慮也能透過類似於電動機車的補助策略來順水推舟,協助適合微型電動二輪車的民眾,更願意淘汰掉對於老燃油小 50 進一步達到更永續生活,讓台灣達成淨零轉型目標的未來走得更為踏實。

延伸閱讀:Ionex 單月銷售破千創歷史新高「狠」掃 PBGN 電動車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