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說再見?從3部電影看傅達仁為何想安樂死

(圖片來源:Me Before You臉書)

 

安樂死合法化倡議者傅達仁為求尊嚴,力求安樂死,從去年到近期更因上書總統、成為安樂死機構會員引發熱議。我們不禁沉吟,如果生命的終點來臨,你會選擇怎麼告別?求個好死很難嗎?為何在臨終醫療質量並不差的台灣,安樂死合法化之呼聲接連不斷?安樂死的辯證一時難解,也許我們能從下面3部電影裡略窺一二:

 

《我就要你好好的》Me Before You

 

(圖片來源:Me Before You臉書)

 

英國小鎮的天真女孩露易莎,是個充滿希望與活力的年輕女孩,熱衷於她小小的生活圈,但時運不濟,家境不好、學歷不高又無預警地被她打工的咖啡店資遣,急需用錢的她無法拒絕地接下一份並不適合她、需要細心與專業技巧的工作:照顧一名因為車禍導致全身癱瘓的年輕人威廉崔納,成為他的全職看護。

 

於是美麗善良的女孩,用純真無邪的心,打動四肢癱瘓的帥氣王子;同樣的,威廉崔納也盡其所能,改變了女孩的價值觀,讓女孩能跨出舒適圈,勇敢追夢。片中強化了相愛的兩個人對彼此的影響(Me Before You),雖然劇情多著重在身障者的尊嚴,但另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本片也在片尾處描繪了當男主角決心安樂死時,威廉父母的內心糾結,透過父母從意見相左,到尊重兒子的決定之過程,我們看見了這份家人之間沉重而厚實的愛,也理所當然地帶出了「安樂死」對於傷殘者家人的掙扎。

 

《沉睡美人》Dormant Beauty

 

(圖片截自預告片)

 

死亡真的是終結?《沉睡美人》改編自一件分裂義大利社會的真實事件,透過已沉睡17年的女孩艾倫娜的最後生命,牽引出複雜的安樂死議題。電影用三段故事線去呈現每個人對生死的觀點,《沉睡美人》從艾倫娜被動接受的安樂死事件去延伸出三段故事線,參議員貝法第得妻子艾瑪因承受不了痛苦,主動要求丈夫結束自己的生命;法國女演員永不放棄自己昏迷的女兒生命,明知沒結果還是痴痴等待女兒甦醒;吸毒成癮的羅莎對自己的人生感到絕望,不停的自殺想結束一切。

 

導演在社會議題中,也注入了政治、愛情、宗教、自我選擇等元素,將層次放大,並透過各角色的個性、宗教信仰、對於生死的認知去呈現現實社會中每個人因為立場不同而對於安樂死的看法和觀點。全片色調冷冽黯淡,更扎扎實實地將支持者反對者、對信仰的正反意見全盤納入。無論你接不接受,衝突必不可少,磅礡有感染力的音樂更是本片一大亮點。《沉睡美人》挑戰觀看者的道德觀之外,讓人反思「沉睡美人」等待的究竟是甦醒,還是就此沉睡,讓身旁的人得到永遠的自由?

 

《陪妳到最後》Stricken

 

(圖片截自預告片)

 

羅馬天主教廷甚至曾經公開抨擊荷蘭的安樂死法案,因為荷蘭是全球第一個准許安樂死的國家;然而荷蘭這一部根據真實事件原著拍成的電影「陪妳到最後」卻是那樣赤裸裸地談論這禁忌的話題。女主角因為罹患癌症,飽受令人煎熬的治療過程,最後選擇了以安樂死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也對丈夫做了最完美的告別。喔不!這不是一部假道學的電影,丈夫出軌了,但這個妻子很美,內在外在都是,這也是《陪妳到最後》為什麼值得一看的原因:安樂死之外,也探討了愛情的瑕疵。

 

因為人很矛盾,面對責任的解方從來不會是直截了當地扛下它,迂迴逃避也不可少,往往還會佐以精神與愛情上的辯證;出軌的愛到底是愛還是衝動?面對另一半以及人生的巨大變動,愛情還存在嗎?承諾是不是會被打破?如果還存在,難道不會產生質變?

 

純粹?人生沒有純粹這個選項,就像安樂死並不是單向的陳述,而是雙向的辯證。

 

★更多追蹤報導

圓最後夢想 傅達仁父子深擁 等那善終一刻
剩50公斤…傅達仁返台後醫院吊點滴
獲安樂死機構綠燈護照 傅達仁:隨時可以如願
衛福部:安樂死錄影公開播放有倫理爭議
獨家參觀、採訪安樂死診所,傅達仁:不只為我,更為台灣!
--------------------------------------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