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新版Bing能為股民做些啥:基本面搜尋尚可,能簡單歸納財報

美國當地時間2月8日,微軟推出了融合OpenAI技術的搜尋引擎新版必應(Bing)和Edge瀏覽器,為“人工智慧賦能生產力”這個概念提供了嶄新的落地場景。

令金融市場和財經媒體格外關注的是,微軟在發佈會和公告中都特意提到AI能夠根據上市公司財報來總結要點,足以彰顯AI產業對金融資訊服務的重視。同時,與ChatGPT師出同門的聊天功能,也令常常需要學習“新名詞”的股民們看到了“偷懶”的希望。

那麼微軟端上來的新品究竟成色如何?隨著新Bing上線公測,投資者的好奇心也得到初步的解答。

發現一:回應基本基於網路素材

近幾天隨著GoogleBard發生“上架即翻車”的事件後,人工智慧搜尋的精準性再度引發高度關注。在新Bing搜尋回應中,AI最主要的功能並不是撰寫回答,而是搜尋潛在符合要求的內容,並將其融合在一起。

例如詢問“微軟最近股價表現”時,Bing提供的答案主要從國內的新聞網站抓取和拼接,所以內容的精準性完全取決於抓取的資訊精準與否

(截圖均來自於Edge瀏覽器,下同)

如果要讓Bing開展一些自我發揮,使用者可能需要使用Open AI的母語英語來提問。Bing可以據此提供一些當天股價表現、過去一年波動情況等回答。同時由於資訊來源的語言發生變化,機器人給出的應答也會有所不同。就提問本身來言,機器人大體上算是完成了任務。

但值得一提的是,試用過程中也發現Bing網站的AI機器人相對而言更加“寡言”,通常只能回答寥寥幾句,或許是與服務的定位不同有關。所以後續的測試將主要參照Edge內建的AI機器人。

發現二:研究股票基本面或許有點用

在投資的過程中,股民們常常會碰到許多新概念和突然暴漲的股票。在這種情況下,擅長從網路上蒐集和拼湊資訊的AI就有了用武之地。

以近期在A股連續大漲的海天瑞聲為例,Bing機器人在數秒之內就從公司官網、百家號、財經媒體、財經論壇上整合出一段簡短的介紹。

同時在面對追問“營收的主要構成時”,機器人也能通過上下文理解搜尋的主體,找到精準的文章並摘錄出目標內容。

但與前文提到的情況一樣,AI引擎主要是通過現有的網際網路內容提供訊息。如果說投資者本身就是通過網際網路搜尋來瞭解公司,新Bing可能會是一個值得嘗試和體驗的工具。但對於資訊內容需求更高的投資者而言,目前AI資訊的精細程度,距離賣方分析師水平仍有肉眼可見的差距。

發現三 能寫文章 但距離“讀懂財報”仍有差距

為了不太為難AI,在總結財報資訊的測試中選用的語料為Open AI“親爹”微軟的最新季報。簡要來說,在1月底公佈的季報中,微軟的整體營收略不及預期,除了個人PC出貨量下降連累Windows OEM出貨量大跌近4成外,雲端運算服務Azure的增速也放緩至31%。

需要說明的是,要求AI機器人生成財報介紹部落格的過程中,中等長度和長文都遇到了字數限制的問題,所以都出現了“戛然而止”的情況。整體來說,AI機器人在總結和傳遞財報資訊方面,已經達到“將就可以用”的程度,但尚不具備財經小編“挑重點概述”的能力

以下為Bing根據微軟2023財季Q財報生成的中等長度資訊部落格

微軟2023財年第二季度財報簡析

微軟公司於2023年1月24日發佈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2023財年第二季度財報。本文將簡要分析微軟在本季度的主要財務資料和業績亮點。

財務資料

微軟在本季度的營收為527億美元,同比增長2%;經營利潤為204億美元(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以下簡稱GAAP)和216億美元(非GAAP),分別同比下降8%和3%;每股收益為1.71美元(GAAP)和1.82美元(非GAAP),分別同比下降6%和2%;淨利潤為136億美元(GAAP)和145億美元(非GAAP),分別同比下降9%和4%。

微軟的營收增長主要得益於雲端運算、遊戲和辦公軟體等業務的強勁表現,但受到了晶片短缺、供應鏈挑戰和匯率波動等因素的影響。微軟的經營利潤和淨利潤下降主要是由於本季度的稅收和其他費用較高,以及上一財年同期的稅收收益較高。

微軟的三大業務部門分別為雲與人工智慧(Cloud and AI)、個人計算(More Personal Computing)和商業流程與生產力(Business Processes and Productivity)。本季度,這三大部門的營收分別為217億美元、157億美元和153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8%、下降4%和增長1%。

業績亮點

微軟在本季度的業績亮點包括:

雲端運算業務繼續保持強勁增長,Azure的營收同比增長51%,智能雲部門的營收同比增長20%。微軟表示,Azure的增長主要受益於客戶對雲基礎設施、平台和解決方案的需求,以及微軟的創新能力和生態系統合作。

遊戲業務也表現出色,Xbox內容和服務的營收同比增長21%,Xbox硬體的營收同比增長166%。微軟表示,Xbox的增長主要受益於Xbox Series X和Xbox Series S的強勁需求,以及Xbox Game Pass的訂閱增長和遊戲內容的豐富。

辦公軟體業務也保持穩定增長,Office 365商業版的營收同比增長21%,Office 365消費者版的訂閱使用者達到5400萬。微軟表示,Office 365的增長主要受益於客戶對遠端協作和生產力工具的需求,以及微軟的創新能力和生態系統合作。

微軟還在本季度推出了一系列的新產品和服務,包括Windows 11作業系統、Surface Pro 8和Surface Laptop Studio等硬體裝置、Microsoft Loop和Microsoft Mesh等協作平台、Microsoft Viva和Microsoft Teams等員工體驗平台等,展示了微軟在不同領域的創新能力和領導地位。

總結

微軟在本季度的財報顯示了微軟在雲端運算、遊戲和辦公軟體等領域

(戛然而止......以上為Bing機器撰寫的文章)

不過相較於本來就乾癟晦澀的財報,AI在處理日常新聞報導時會展現更高的主觀性,例如對於CNN本週二有關“微軟Bing演示中出錯” 的報導,Bing的AI就能順利地挑出報導中的資訊點。

(以下為Bing AI撰寫)

微軟的必應AI演示被指出了幾個錯誤

上週,微軟在其總部公開演示了一款整合了人工智慧功能的必應搜尋引擎,但這款搜尋引擎似乎包含了幾個事實錯誤,這突顯了微軟及其競爭對手在將這項新技術納入搜尋引擎時面臨的風險。

在必應的演示中,微軟展示了如何將ChatGPT公司的人工智慧功能整合到必應中,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使用者的查詢,提供更豐富的結果,甚至生成一些創造性的內容,如詩歌和故事。

然而,一些觀察者指出,演示中的一些結果是錯誤的,甚至是荒謬的。例如,當被問及“美國總統是誰?”時,必應的回答是“美國總統是唐納德·川普,他於2020年11月3日贏得了第二個任期。” 這顯然是錯誤的,因為川普在2020年的選舉中輸給了喬·拜登,而且拜登已經於2021年1月20日宣誓就職。

另一個錯誤是,當被問及“誰是CNN的主持人?”時,必應的回答是“CNN的主持人是布萊恩·斯特爾特,他主持了一檔名為‘可靠消息源’的媒體分析節目。” 這也是錯誤的,因為斯特爾特已經於2022年8月結束了他的節目,而CNN也沒有任何一個主持人的名字叫做“可靠消息源”。

微軟的發言人對CNN表示,這些錯誤是由於必應的人工智慧功能還在測試階段,而且沒有完全訓練好。他說,微軟正在努力改進必應的人工智慧功能,以確保它能夠提供精準和可靠的資訊。

這些錯誤也引發了人們對人工智慧在搜尋引擎中的作用的擔憂,因為搜尋引擎是人們獲取資訊的主要管道之一。如果搜尋引擎不能提供正確的答案,那麼人們可能會被誤導,甚至被操縱。因此,搜尋引擎公司有責任確保他們的人工智慧功能是可信的,透明的,和負責任的。

(以上為Bing AI撰寫)

總結來說,對於金融資訊的消費者來說,Bing的AI能夠在檢索資訊的過程中提供更高的效率,但精準性完全依賴於實際內容生產者的能力

機器人的整合能力較為優秀,但獨立撰寫資訊的素質並不突出。而在處理財報等格式化內容的過程中,AI目前能夠機械地篩選資料,但尚沒有展現“讀懂財報”的能力,機械堆疊的內容並不能帶來太大的生產力提升。反倒是在一些日常新聞報導的處理中,AI展現出了一些令人驚喜的進展。

本文來自財聯社,編輯:史正丞,36氪經授權發佈。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