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失去作為經濟熱點的吸引力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已經失去了其作為商業地點的吸引力,在歐洲經濟研究中心(ZEW)1月16日公布的排名中,德國下滑了4位,在21個國家中排名第18位。根據該報告,高能源價格和對公司不利的法規產生了負面影響。專家們對高稅收負擔的評價也很差,盡管這方面已經有所改善。

德國家族企業基金會主席克施多夫(Rainer Kirchdörfer)解釋道:「德國已經大幅失去了作為工業地點的質量,尤其是我們幾乎無能為力的高能源價格,但我們應該為改善其他投資框架條件提供動力。」

根據ZEW,德國作為商業地點的一個主要優勢是國家和私人家庭的債務水平相對較低,這使國家有機會對危機作出反應。但專家們認為,德國「現在已經從一個良好的位置回落到了中場」。

發布該研究報告的家族企業基金會特別呼籲減稅,基金會表示:「就家庭企業的稅收負擔而言,德國繼續排名倒數第二」。 ZEW指出,德國的稅收領域隨著2016年的遺產稅改革而一蹶不振,至今仍未恢復,因為「多年來德國稅收政策一直無所作為」。

家族企業基金會指出:「與競爭對手相比,(德國的)勞動成本與生產力比率也顯示出不利的趨勢。」不過,ZEW也強調,多年來國際學生能力評估(PISA)的結果總體正向發展是「德國的資產」。

總的來說,德國的處境成了「相當大的擔憂理由」。 ZEW解釋說,「與國際上大多數其他地方相比,德國的家庭企業面臨更高的稅收、更高的監管負擔和更高的能源成本。」德國的基礎設施和機構仍然會得到正面的評價,但比起瑞士或丹麥等小國要差得多。

哪些國家最吸引人?

在排名中,德國以些微差距落後法國,只有匈牙利、西班牙和意大利排在德國之後。美國、加拿大、瑞典和瑞士的公司擁有最好的條件。奧地利和荷蘭在監管和能源領域也有問題,它們此項的失分甚至超過了德國,不過日本和瑞典顯然有所改善。

美國因其能源優勢和利於商業的法規等區位因素而脫穎而出,獲得良好的評價。然而ZEW稱,高通脹是一個風險因素:美國的價格和工資壓力特別大,美元的強勢也不容忽視。

不過,另外的研究調查最近得出了不那麼悲觀的評估,例如,人們擔心2022年外國在德投資的下滑並未成真。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GTAI)首席執行官赫爾曼(Robert Hermann)指出:「就新投資地點的數量而言,情況甚至比2021年還要好一點。」2021年,共有1806家外國公司在德國新近落戶或擴大了他們的在德據點,這個數字在2022年增長了7%。

(法新社、德新社、RTR、德國家族企業基金會)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