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教父」:歐盟若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將帶來嚴重後果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著名汽車經濟專家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表示,加征關稅將大幅提高德國電動汽車的價格,不僅會使德國消費者無法購得價格劃算的電動車,還會對寶馬、奔馳和雷諾等歐洲汽車制造商的清潔能源轉型造成不良後果,德國對電動汽車的需求將進一步下滑。

目前,比亞迪(BYD)、名爵(MG)等中國電動車品牌在德國的市場份額仍相當低,約為5%。但杜登霍夫指出: “Smart、達契亞Spring和特斯拉Model 3也是從中國進口的。” 累加在一起,中國的份額已經達到13.7%,而今年中國品牌所佔的份額還可能增加。此外,其他在中國生產的西方品牌車型,例如寶馬的迷你電動車,也將被劃入“中國電動車”的範疇。

杜登霍夫說,在可預見的未來,在德國登記的電動汽車中,每四輛就有一輛從中國進口。因此,每四輛在德國銷售的電動車,就有一輛會受到歐盟的懲罰性關稅影響。

去年底,歐委員會針對中國涉嫌非法補貼電動汽車展開調查。如果調查顯示中國政府違反國際貿易法,布魯塞爾可能會對中國汽車征收懲罰性關稅。歐委會可能會在本周做出決定。

分析人士普遍預測關稅將在10%至25%之間。

杜登霍夫認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成功並不在於布魯塞爾所批評的國家補貼,而在於中國目前龐大的工業部門的規模經濟:“因此,中國生產的汽車的成本和價格優勢是中國所提供的‘天然’競爭優勢,而不是布魯塞爾所說的‘不公平’優勢。”

(法新社)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